x
丽江市第四届社科奖优秀成果综述
来源:
访问量:6699
发布时间:2014-10-21

社会科学是推动经济社会繁荣发展的重要精神力量。一个地方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的成效和质量,往往凝聚着社会科学工作者在此过程中默默无闻的无私奉献。总结好、展示好每一个时期的社会科学研究成果,既是对特定时期社会科学发展历程的全面回顾,也是对社会科学工作者的鼓励和鞭策,更是对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促进与推动。丽江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以下简称社科奖)的评选工作,自2005年启动以来,到今年已经进入了第十个年头,第四次评奖了。每一届社科奖的评选,都是对我市社科科学工作的一次检阅,推出了一批优秀成果,推出了一批专家学者,从社会科学的角度,见证了丽江的全面发展与繁荣进步。

 

十年社科发展路

 

2004年7月8日,丽江市社科联经市委批准正式成立,机构挂靠市委宣传部,随后创办了机关刊物《丽江社会科学》杂志,全市社科工作进入了一个有机构、有人员、有阵地的新时期。2005年,刚刚成立不久的丽江市社科联开展了首届社科奖的评选工作,评选范围是此前五年之间在市级以上报刊发表的社科论文和社科专著。经过评选共有2部专著、1篇论文获得荣誉奖,15部专著、25篇论文荣获首届社科奖。此后,丽江市社科奖评选进入正轨,每隔三年评选一次,由市委、市政府对获奖成果给予表彰奖励。2008年市社科联实现机构单列,与此同时开展了第二届社科奖评选工作,共有5件成果获荣誉奖,15部专著、15篇论文获奖;2011年,评选第三届社科奖,共有10部专著、17篇论文获奖;2014年,评选第四届社科奖,共有3部专著获荣誉奖,14部专著、16篇论文获奖。通过开展四届社科奖评选,共有138件成果受到市委、市政府的表彰奖励。至此,我市社科奖评选与社科著作出版资助工作前后呼应,相辅相承,相得益彰,为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氛围,全市范围内的社科专家学者能够潜心从事自己的研究,形成了我市社会科学工作在研究阶段有资助,出了成果有表彰的良性循环,一批有实力、有志向、有专长、有成就的社科专家在各大专院校、研究机构和各条战线成长起来,形成了我市社科研究繁荣发展的良好局面。如今,丽江市社会科学已经初步形成了在经济政治、产业发展、民族民俗、文化旅游、生态建设、文艺理论等领域具有较高研究能力和丰硕成果的可喜局面,社会科学研究发挥了认识世界、传承文明、创新理论、咨政育人、服务社会的强大动力,在丽江经济社会繁荣发展的过程中承担了思想库和智囊团的作用。

 

今夕沙场秋点兵

 

2014年5月,经市委宣传部批准,丽江市第四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开始进行筹备阶段。为了让全市社科工作者尽可能地知晓本届社科奖评奖工作开展的消息,市社科联在《丽江日报》刊登了公告,同时,给各区县宣传部、社科联取得联系,负责各自辖区内申报成果的收集、整理和上报。另外,还根据全市社科工作者分布的具体情况,通过电子邮件、口头通知等方式,重点向丽江师专、市委党校、市东巴文化研究院等重点单位的专家学者作了广泛的宣传。截止6月底,共收集到全市范围内的社科论文35件、专著31件, 涵盖了政治、经济、历史、文化、旅游、民族、民俗、语言、文字、文艺等多个领域,基本覆盖了整个社会科学范围。许多著作出版以后,在市内外产生了较大影响,受到了社科界专家学者的肯定,部分研究成果被各级党委、政府和相关部门运用到了实际工作中,成为了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思想指引和理论支撑,相当一部分论文被《中南民族大学学报》、《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云南社会科学》等国家级核心学术期刊刊登,体现了丽江最近三年以来社科研究工作的概貌。9月底,市社科联邀请了市内资深专家学者组成了评委会,对收集到的论文和专著进行了集中评审,本届社科奖共评出荣誉奖3件、专著14部、论文16件。

 

如数家珍话成果

 

经济研究注重实践。一个地方的全面发展,经济建设始终起着基础性的支撑作用,近年来,我市社科界的专家学者紧紧围绕丽江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开展了深入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丽江文化旅游崛起解读》一书的作者杨国清,曾经担任丽江市委常委、纪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等重要职务,退休以后一直担任丽江文化研究会、纳西文化研究会的会长,致力于丽江本土文化挖掘、保护、发展和传承,是近年来丽江地方文化繁荣发展过程中德高望重的文化专家。这本书是他多年对丽江文化旅游思考与探索的思想结晶,从丽江文化旅游发展的参与者和见证者的角度,对丽江文化旅游的发展进行了深层次、多角度、宽领域的研究,回顾、分析和总结了丽江文化旅游崛起的历史、原因和经验,对丽江文化旅游的发展作了较好的理论分析,回答了丽江实现华丽转身的探索历程和根本原因。《崛起论》、《特色论》、《典型论》从面到点,从历史到现实,系统、全面、完整地展示了丽江文化旅游的创业、创新,不断发展的全貌,该书出版以后,在丽江产生了广泛影响,为丽江文化旅游产业持续发展提供了理论指导。和燕杰、朱桂香、袁花所著的《长江流域经济一体化理论研究与实践》一书视野开阔,选题独到,对区域经济一体化理论进行了分析和概括,并在此基础上立足于丽江、攀枝花两地的个案研究,明确提出了长江流域经济一体化的必要性与可能性,是区域经济研究的较好成果。杨琦的专著《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研究》以中国与周边贸易伙伴国家之间实现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相关问题作为研究选题,对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困难和问题进行了全方位的研究,具有较好的经济学研究价值。和文的《切实保护坝区农田,探索城镇上山之路》是一份调查报告,此文立足玉龙县实施《城镇上山》工作在全省成为一个重要示范的背景,深入考察了此项工作在玉龙县的具体做法、成功经验,为全面开展《城镇上山》工作提供了理性的思考。

旅游研究纵向深入。旅游产业是丽江经济发展中的支柱产业,也是带动丽江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龙头产业,为了保障丽江旅游产业健康稳步发展,专家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研究,取得了明显成效。杨小明的论文《旅游形象传播的《丽江途径》》从旅游的角度,立足丽江对外形象的塑造,对丽江形象传播的主要途径、特点进行了归纳与总结,并提出了专业化的对策建议。高烈明的论文《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模式研究》以丽江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历程为对象,总结、归纳、分析了丽江模式成功经验,论证充分、事例典型,观点鲜明。普荣的论文《生态敏感旅游地和旅游者互动影响与协调》着重以生态脆弱旅游景区在从业过程中如何协调好旅游承载的问题,以梅里雪山雨崩村为研究对象,就如何实现旅游地与旅游者和谐与平衡作了调查研究与思考。李云的论文《滇西北民居客栈满意度研究》作者抓住客栈作为滇西北丽江古城、大理古城和香格里拉古城旅游产业的重要形式这一特殊现象,对客栈经营作了大量的实地调查与分析,找出了共性,发现了规律,提出了建议。

文化研究硕果累累。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一直是丽江区别于其它地区的个性化名片,对丽江民族文化的深度挖掘与保护开发,一直是丽江社科界研究的重点内容,古城区政协收集整理的五卷本《丽江文史资料全集》内容丰富,涉及面广,包括民族历史专集、历史事件、民族工商业、民族教育专集、民族文化专集、历史人物专集、古城名胜、民族碑记、民族医药专集等五部,对丽江文史资料作了全景式展示,内容丰富,细腻,是了解丽江、认识丽江、研究丽江的一套完整资料,编者严谨、细致、负责的态度和作风应当得到肯定,受到尊重。市委党史研究室编写的《建党90年·丽江峥嵘岁月》,全面回顾了丽江地方党史的发展历程,为我们展示了我们党在丽江波澜壮阔的90年光辉岁月。许存仁的著作《丽江古寺庙轶事及考略》对丽江古寺庙进行了一系列的实地考察和调研,在长期积累资料的基础上撰写了这本专著,该研究填补了丽江藏传佛教寺庙以及轶闻的空白,为丽江社科研究拓展了新的视野,为丽江民族文化的研究提供了一些丰富的原始资料,充分展示了丽江丰富的文化内涵。摩梭文化的整理与研究长期以来始终倍受国内外学术界的关注,在丽江本土,两部书的出版面世,是摩梭文化研究工作中的大事,直巴尔车编著的《摩梭常用词句荟萃》图文并茂,是研究摩梭语言的一部系统专著,内容涉及十五个部分,是学习摩梭语言的一部较好的工具书,具有实用性和通俗性,是少数民族语言学习和传承的一次成功尝试。与此同时,阿泽明·次达珠的《摩梭达巴经通译》对摩梭人原始宗教祭司达巴用于丧葬等仪式是的一些口诵经典进行了翻译和整理,是一项对达巴经研究和补白性工作,对达巴文化的抢救和研究有一定的学术价值,丰富了丽江民族文化的内容,对展示民族文化、传播民族文化具有积极作用。随着纳西文化在学术界逐渐受到国内外的普遍关注,纳西学逐渐成为一门显学,丽江本土对纳西文化的研究不断取得新成果。木丽春的新著《东巴传人史记》通过东巴教的载体--东巴传人的历史记录,全面记述了东巴传人源流发展的历史概貌,真实反映了东巴传人传承东巴教的历史,对丽江文化的研究进行了深层次的文化拓展,阐明了东巴教创立和发展的历史面貌,勾勒出东巴教的发展历史,取得了独辟蹊径的研究成果。和力民的论文《纳西族东巴舞蹈研究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以纳西族东巴舞蹈的研究为线索,全面介绍了东巴舞谱整理与研究的状况,行文放眼全球,着眼历史与现实,面向未来发展,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赵世红的论文《东巴古籍整理与研究综述》分类详细实在,重点突出,全面详实,展示了东巴古籍整理研究过程的基本情况和概貌,忠实地记录了国内外学术界对东巴文化研究的基本脉络和线索,是一篇具有独特价值的东巴文化研究文献。杨志坚的专著《纳西三多神》考释了三多神的族属、生平、宗亲、部属以及三多与周边民族和宗教的关系,内容虽然芜杂,但仍然瑕不掩瑜。杨林军的论文《〈木氏宦谱〉诸版本源流新考》从古籍整理与研究的角度,通过对《木氏宦谱》一书在不同历史时期不同版本的梳理、对照、区分,对纳西历史文化、历史人物、历史变迁作了深入细致的研究。在纳西文化研究得取丰硕成果的同时,丽江专家学者对各民族的研究也是成绩斐然,边屯文化是永胜县近年来着力打造的一个文化品牌,马继典的专著《永胜人文风情》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突出了史志类成果的严谨性的权威性,文化现象背后的学术性以及不同受众的趣味性,从文化角度对永胜进行了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的介绍。尤其是他以亲身经历及长期调查研究、实地考察、查阅资料、采访等方式,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介绍了永胜边屯文化始于明代的军屯、民屯、商屯政策、以及由此而孕育出的边屯文化,是宣传介绍永胜人文风情、历史文化有份量、有影响的著作。洪国华的长篇论文《白族文化基因论》从语言文字的角度,以历史考据为切入点,对白族文化与中华文化的联系进行了独特的阐述,有新观点、新视角、新见解。许多论述在《丽江日报》连载以后,引起了市内外社会各界尤其是白族文化研究人士的高度关注。赵沛曦、张波的论文《独龙族与周边民族的文化认同》从文化识别、历史探源的角度,对独龙族这一中国特少民族的文化特征进行了界定与分析,多民族参照中寻找独龙族文化个性与内涵,具有较强的文本独特性,是一份难得的独龙族文化研究成果。木春燕的论文《跨文化差异与纳西语国际交流》通过近代以来纳西语国际交流的实例与成果归纳、分析、整理与研究,展现了此项活动的基本情况和基本规律,考察了纳西语国际交流过程中存在的三个方面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四个方面的建议。最后,值得我们高度关注是的《孔子著述研讨丛书》,这是我市纳西族著名学者和瑞尧数十年潜心研究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的结晶,该丛书立足中国传统文化的源流,从周易、论语、诗经三部经典的角度,进行评点和评议,煌煌巨著,自成一家之言,集作者数十年来潜心研究国学之大成,出版后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是丽江哲学社会科学的重大研究成果。仁者寿,智者存。对先贤智者心存敬畏,对社会有理性反思,对未来者负责是为仁者的品质。智者亦应有善其身、济天下、分享智慧的境界,孔子著述研讨丛书为后人读释优秀传统文化瑰宝开启一窗,构建一桥,其付出与辛苦当为今人楷模。

生态研究关注现实。丰富的生态资源和多样的民族文化是滇西北最突出的特点和优势,是生态文明建设最重要的基础条件。由课题组集体完成的《构建丽江老君山国家公园生态体系的研究报告》是一份实用性、运用性较强的课题研究报告,课题组在调研的基础上,结合丽江实际,进行了理论研究,对成功案例进行了提炼,对遗产地生态文明建设推进有积极作用。报告对老君山生态文化体系进行了全面深入的调查,运用了大量的实证数据、采用专业研究手段,对老君山生态文化体系进行了分析,宏现与微观相结合,政策与措施相联系,提出了一系列极富操作性的对策建议和实施方案,对老君山国家公园的开发与建设有着极高的指导意义。杨桂芳、李小兵、和仕勇等集体完成的《少数民族地区世界遗产地的生态文明研究》以少数民族生态文化为研究基础,立足滇西北自然环境特征,探索了滇西北世界遗产地生态文明建设的有益途径,在理论和实践上有一定深化和突破。奚月诚的论文《加强对传统村落的保护措施和力度》以民族文化的有效传承与发展为目的,以传统村落的保护为切入点,对玉龙县传统村落保护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研究,事例具体、特色鲜明,观点明确,对策建议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文艺研究异彩纷呈。近年来,丽江文艺创作与研究不断取得新成果,涌现出了一批颇有建树的文艺家和评论家,在文艺理论建设上,同样也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周文英的《彩云集》是文学评论集,在文艺理论方面的独创性受到了文学界的一致好评,一个善思的学者肯定是善于并乐于分享智慧的。文艺评论拥有特殊的品质,理性、睿智是基本的元素,也是基本精神。理性的文学评论有助于文学的理性发展,在文学发展过程中有特殊作用。这本书,有让我们《回归经典,向大师学习》的强烈冲动。蔡晓龄的论文《文化冲突与文本冲突》通过对近十位中国少数民族诗人的生存背景和诗歌文本的解读与分析,对文学创作尤其是少数民族诗歌创作在文化冲突大视野下提出了自己的独特思考,对当代少数民族文学创作有较强的指导意义。李芋枚的论文《回归自然,追寻和谐》以丽江本土诗人鲁若迪基的诗歌研究为对象,以个案剖析的方式,撷取鲁若迪基诗歌中的生态思想和生态美学,深入阐述了其中的生态伦理及其文化内涵,是一个比较成功的、富有特色的文艺学研究文本。杨曾烈的论文《速古笃存活丽江的历史文化价值》让我们认识到,速古笃作为一种濒临灭绝的古乐器,其附载的历史源流和文化价值引人注目,而本文也从历史、音乐艺术价值、制作工艺及其与地方文化生态的关系等角度,全面阐述了此乐器的重要人文艺术价值,具有较高和史学、艺术和现实意义。

 

 

 

 

丽江市社科联

陈洪金

关于我们 | 建议意见 | 网站声明 | 文件下载
版权所有:云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友情链接:
网站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