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1日—13日,由云南省社科联主办,云南民族大学承办,云南广播电视台协办的第四届云南青年社科学术演讲比赛复赛、决赛在云南民族大学举行,主题为“学思践悟新思想,述学立论担使命”。经过激烈角逐,来自昆明医科大学法医学院的黄莺、红河州石屏县文化馆的朱雨航、云南大学法学院的罗丽莎、云南大学昌新国际艺术学院的罗正国等4名选手获得一等奖,来自玉溪师范学院文学院的关东晨等8名选手获得二等奖,来自德宏职业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张燕菲等12名选手获得三等奖。总积分排名前五的云南大学、楚雄州社科联、昆明医科大学、中共云南省委党校(云南行政学院)、云南民族大学获得优秀组织奖。
省社科联党组书记、主席海江在致辞中表示,复赛参赛选手涵盖社会科学各学科各学历层次,本硕博比例分别为32:43:25,充分彰显了我省社科单位的科研实力,希望全省广大青年社科工作者自觉做党的创新理论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忠实实践者,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坚持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运用社会科学的独特视角,审视时代变革,探究历史规律,提出因应策略,更好地肩负起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时代使命。
省社科联党组书记、主席海江致辞
云南民族大学党委书记、省社科联兼职副主席阮朝奇在致辞中表示,社科学术演讲比赛是一个将学术研究与演述宣讲有机结合、交流与竞技兼备的文化活动形式,是探索搭建青年社科人才表达学术观点、交流学术思想、展现创新成果、跨界融合发展的平台,具有很强的现实和创新意义。演讲比赛的相互切磋,将促进青年社科人才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加强新时代科普能力建设,更好地推动科学思想传播。
云南民族大学党委书记、省社科联兼职副主席阮朝奇致辞
在决赛现场,12位选手用生动的事例、详实的数据,平实地阐释自己的学术研究之路,汇报科研团队或个人的创新研究成果,讲好学术里的中国故事、云南故事。
昆明医科大学法医学院的黄莺把刑事判决比喻成一杯热水,把案件社会学作为研究方向,研究人情社会里的人情到底会不会对案件判决产生影响。“法官会因为我们的年龄性别给我们同情和怜悯,但是不会因为我们的职业,学历来给我们优待。这就是温度的可测量性。”
昆明医科大学法医学院黄莺演讲
云南大学的青年教师罗正国演讲的题目是《学思践悟,数智赋能—舞绘文化“两创”新图景》。“云南是中国民族歌舞艺术的大宝库,如何承接传统舞蹈文化中的优质文明基因,立足文化自信,推动古老的舞蹈艺术在今天的延展?”是他一直探索的命题。他和团队先后赴云南怒江、临沧、大理等多个地区,运用视频、音频、文字等方式对当地民间艺人进行访谈、口述记录;拍摄传承人舞蹈视频、绘制舞谱;注册相关账号,在网络上推广普及舞蹈文化;运用VR技术对二十四节气、民间故事、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数字化舞蹈创作。“我认识到对于传统舞蹈文化的传承发展,并非单纯地将它束之高阁,而应该大胆地运用新兴技术去书写传统舞蹈更为广阔的文化空间,探索面向未来的传承和发展的创新路径。”罗正国分享到。
云南大学昌新国际艺术学院罗正国演讲
来自玉溪师范学院文学院的关东晨分享了到西藏自治区昌都市左贡县东坝乡调查当地藏语土语的经历。他一边调查,一边利用空余时间在东坝乡中心小学支教,以语言文学调查为纽带,与当地藏族群众深入互动,发表了国内外第一篇针对东坝话语音系统进行全面研究的文章,用大量的语言事实论述东坝话的特殊性,揭示东坝话与周围藏语相似的特征,身体力行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玉溪师范学院文学院关东晨演讲
石屏县文化馆的朱雨航演讲的题目是《手工技艺类非遗的文旅转向:从过程真实到象征真实》,她以建水紫陶作为切入点,结合“舞台真实”理论,讲述了传统手工技艺类非遗如何在新时代文旅语境中从“过程真实”转向“象征真实”,构建文旅新场景。“从过程真实到象征真实,既可以保护传统手工技艺类非遗的后台生产,又可以撬动现代文化旅游消费的巨大潜能。一双双巧手,承托着手艺人再就业、文旅新生机。”朱雨航分享到。
石屏县文化馆朱雨航演讲
来自云南省委党校的李章仙给大家分享的主题是《建设法治云南 让法治观念深入人心》。她结合云南实际,讲述了如何让法治观念深入人心?“第一应丰富普法形式,第二应精准普法内容,第三应扩展法律服务。法者,治之端也。建设法治云南,需要你、我共同参与。我们每个人都有义务让法治成为我们的一种生活方式,努力实现从“要我学法”到“我要学法”的转变。”
省委党校李章仙演讲
省社科联党组书记、主席海江和云南民族大学党委书记、省社科联兼职副主席阮朝奇为获得一等奖的选手颁奖
云南民族大学副校长赵纯和省政府参事、云南大学二级教授、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崔运武为获得二等奖的选手颁奖
云南大学《思想战线》编辑部文科学报编辑部主任、主编、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蒋红和《云南民族大学学报》编辑部主任、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云岭学者王明东为获得三等奖的选手颁奖
云南农业大学原副校长、教授赵乐静和云南大学文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王卫东为获得优秀组织奖的单位颁奖
12位社科专家组成评委团
第四届云南青年社科学术演讲比赛自启动以来,吸引了全省309名青年社科工作者参加,得到了全省多家单位的高度重视并积极参与。云南民族大学、省委党校、云南大学、云南师范大学、昆明理工大学、昆明医科大学、云南艺术学院、文山学院、昭通学院、云南经济管理学院、云南工商学院以及普洱、楚雄、文山、红河、大理等州市社科联认真组织了初赛,最终82名选手进入复赛。11月11日—12日,大赛进行了两天、三组共六场复赛,选手们聚焦中国式现代化、法治中国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全过程人民民主、基层治理、生态文明建设、全球安全倡议等前沿热点问题,提出学理思考。聚焦乡村规划、企业管理、健康管理、对外传播、民族节庆、数字人农村电商、民族地区推普、高校教育、乡村教育、残疾人关爱等社会实践,用专业视角发现问题,用深入的田野调查分析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社科方案,充分展示了我省青年社科工作者朝气蓬勃、奋发有为的精神风貌。
本次大赛精彩纷呈,对参赛选手专业性、学术性和口语表达能力的要求较高,通过学术演讲的形式,发现培养一批优秀的青年社科人才,引导广大青年社科工作者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研究导向,聚焦前沿热点问题,把高深的理论讲通俗,促进科研成果转化为社会实践,真正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
附:第四届云南青年社科学术演讲比赛获奖名单
第四届云南青年社科学术演讲比赛
获奖名单
一、优秀组织奖(5名)
云南大学
楚雄州社科联
昆明医科大学
中共云南省委党校(云南行政学院)
云南民族大学
二、个人奖
一等奖(4名)
序号 | 姓 名 | 演讲题目 | 工作单位 |
1 | 黄 莺 | 《判决的“温度”》 | 昆明医科大学法医学院 |
2 | 朱雨航 | 《手工技艺类非遗的文旅转向:从“过程真实”到“象征真实”》 | 红河州石屏县文化馆 |
3 | 罗丽莎 | 《从“双轨分治”到“同频共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基层司法保障路径建构》 | 云南大学法学院 |
4 | 罗正国 | 《学思践悟,数智赋能——舞绘文化“两创”新图景》 | 云南大学昌新国际艺术学院 |
二等奖(8名) | |||
序号 | 姓 名 | 演讲题目 | 工作单位 |
1 | 关东晨 | 《语言学田野调查 在牦牛山岗之上》 | 玉溪师范学院文学院 |
2 | 李佳璠 | 《大山故事里的理论意蕴与实践逻辑 ——从理论宣讲工作视阈出发》 | 云南杨善洲干部学院 |
3 | 马海云 | 《建设法治社会的云南经验》 | 云南民族大学法学院 |
4 | 李章仙 | 《建设法治云南 让法治观念深入人心》 | 中共云南省委党校 |
5 | 谷欣然 | 《当传统家文化遇见现代化管理——“超家族主义”在中国企业的诞生》 | 昆明理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院 |
6 | 季明昕 | 《“思 学 研 创”云南普洱茶的守正创新》 | 云南民族大学管理学院(会计学院) |
7 | 王亚方 | 《高校辅导员工作探析——如何有效安慰学生》 | 云南大学昌新国际艺术学院 |
8 | 刘 玲 | 《弘扬民族团结誓词碑精神 续写民族团结进步新篇章》 | 云南经济管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
三等奖(12名) | |||
序号 | 姓 名 | 演讲题目 | 工作单位 |
1 | 张燕菲 | 《非遗+爱国主义+动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新实践——国家级非遗傣族剪纸动画》 | 德宏职业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
2 | 褚 彦 | 《架有声语言之桥,筑周边传播之路》 | 云南师范大学传媒学院 |
3 | 周洪旭 | 《打造全球安全倡议实验区:云南的使命与担当》 | 中共云南省委党校 |
4 | 孔晋萍 | 《在鸭池城子的国文教师》 | 玉溪师范学院文学院 |
5 | 谭世圆 | 《连通心灵之旅:1950年云南少数民族国庆参观团考论》 | 云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
6 | 崔恩铭 | 《“理响”之路,奋斗花开》 | 中共大理州委讲师团 |
7 | 杨晓敏 | 《社会建构主义视阈下的残疾人身份认同》 | 云南省图书馆 |
8 | 刘 耘 | 《感知中国,走向世界——为传播中国智慧贡献力量》 | 昆明医科大学国际教育学院 |
9 | 张迎春 | 《诗意的表达,审美的家园——基于OBE理念的“三度一还”教学模式与实践》 | 昆明学院人文学院 |
10 | 杨丽芳 | 《TT3:县域农村幼儿教师专业发展困境突围》 | 云南工商学院教育学院 |
11 | 牟娅宁 | 《精准早筛,守护健康》 | 云南省滇南中心医院(红河州第一人民医院) |
12 | 张雯雯 | 《与“媒”共进:云南民族文化品牌的视觉形象工程建设》 | 云南民族大学文学与传媒学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