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用实践回答》|第六集《守护一池澄碧》
来源:
访问量:11617
发布时间:2021-07-22

守护一池澄碧


  84日晚,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重点电视节目”《用实践回答》第六期《守护一池澄碧》在云南卫视播出。本期由生态文明建设研究博士后杜香玉带您寻访洱海保护,看见美丽中国,实地感受洱海保护治理成果如何普惠人民群众。



【理论档案】

“要把生态环境保护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生态文明建设,关系民生福祉,关乎民族未来。”

——20151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洱海时强调

1630380323340070581.png


【寻访地点】

今天当我站在洱海边,水上飘着白色的海菜花,我不禁感叹,良好的生态环境就是最惠民的民生福祉。回想2015年,美丽中国首次被写入“十三五”,同一时间大理打响了洱海保护治理攻坚战。清澈的洱海在即将被侵蚀污染的危急关头,当地政府和百姓及时作出了转变。

1630401141621052403.png

1630401154090008092.png

 

【本期寻访人】

杜香玉,生态文明建设博士后,“云南生态文明普及教育及创新研究基地”研究骨干。

1630401168637099265.png

 

【寻访故事】

我现在在洱海生态廊道,漫步在生态廊道上,能够看到白墙灰瓦的白族居民,也能感受碧波荡漾的洱海。来到大理后,洱海生态廊道的工作人员给我看了一些照片,分别是2018年到2020年洱海沿岸的对比情况。

1630401181777037245.png

1630401199996014967.png

原来房屋的位置变成了廊道和绿化带,这一转变源自2018530日大理发布的《大理市洱海生态环境保护“三线”划定方案》,其中蓝线到绿线之间15米范围内的所有房屋都将被拆除。这无疑给水边的居民和商户带来了巨大的影响,也对大理的旅游业造成了不小的冲击。然而,我采访了当时当地经营海景民宿的居民,采访的结果并不像我原以为的那样矛盾尖锐。实际上沿岸居民心中本就认同洱海保护。生态治理的举措实则是顺应了大家心底的愿望。

1630401214543034631.png

在细节中,我们感受到了洱海治理的理念,谈到生态建设时,人们常常希望借助科技手段,一蹴而就地恢复生态环境。但从长远来考虑,我们应该更加注重自然修复,以最少的人力干预助力天然屏障的形成,这正是当地正在进行的实践。

1630401229121056701.png

现在的洱海沿岸,给人以生机勃勃的感受,这正是严厉的“三线”划定政策带来的“人退湖进”的结果。透过洱海治理便可以看到,治理措施并没有把人和水隔开,而是让人和水更亲。

1630401254183057565.png

1630401267871095521.png

农业面源污染是我最关心的问题之一,因为这直接关系到农户的收入,减少化肥的使用不仅是一个观念问题,还需要更系统的解决方案。随机走访下来,有机肥的使用情况远远超出了我的预期。

1630401284855007334.png

为了实现“科学治湖,精准治污”,2017年大理州启动实施了洱海监控预警系统一期项目建设。这一平台收集起来的海量数据使得洱海流域的分析预警都有了基础。

1630401297621083870.png

 

【寻访手记】

在“十三五”收官之年,人民日报头版刊发文章《这五年,绿水青山更美丽》,文章对洱海保护治理的成绩给予了充分肯定。寻访中,环境改善对当地所带来的影响应验了那句“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站在“十四五”的开局之年展望未来,我们将迎来一个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丽中国。

1630390636012062018.png

 

【节目简介】

《用实践回答》是一档由云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和云南广播电视台共同出品的户外理论寻访节目。您将跟随青年社科专家实地探访云南的实践故事,感受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真理力量。目前节目已入选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庆祝建党100周年重点广播电视节目名单。

1630379101636049609.png

每期节目,专家将针对一个重要理论展开田野走访,记录下精彩感人的理论实践故事,最终将人民群众的切身体会"专家的深入调研相融合,在基层的生动实践中探索理论,把理论具象化、故事化,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关于我们 | 建议意见 | 网站声明 | 文件下载
版权所有:云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友情链接:
网站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