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基层群体性事件的参与式治理研究》简介
来源:三等奖
访问量:7135
发布时间:2019-07-19

《基层群体性事件的参与式治理研究》简介

 

 

 卢 瑾

 

 

 

一、内容摘要

 

此书通过分析当前基层群体性事件治理中维稳和维权的张力,提出目前普遍采取的传统压制型治理模式片面强调维稳,未能为基层民众提供有效的利益表达机制,治理效果不佳,甚至会激化矛盾,必须考虑治理模式的变革。而参与式治理模式在基层群体性事件治理方面有其优势,它借助公共协商机制提高参与的质量,为民众维护权利提供体制渠道,有效化解民众的不满,以平衡维稳和维权,降低群体性事件发生频率、规模和暴力性。因此,应根据国情,建构以公共协商机制为核心的参与式治理模式防治基层群体性事件。


二、主要创新

 

研究视角的创新。从维稳与维权的张力入手,对基层群体性事件的特点、成因和治理模式变革进行分析。在目前的研究文献中,虽然有学者谈到基层群体性事件治理中维稳与维权的张力,但极少由此角度出发系统论证基层群体性事件治理模式的变革,本书在此问题研究上作了新的拓展。

 

研究内容的创新。提出公共协商机制可不以选举民主为前提,在我国现有政治框架下,以公共协商机制为核心的参与式治理可以为平衡维稳与维权提供有效机制,为治理群体性事件提供有效的方法。当前虽然有学者看到了在我国现有政治框架下推行参与式治理的可能性,但没有成果论证公共协商机制为核心的参与式治理能为平衡维稳与维权提供有效机制,本书能对此方面的研究有推进。


三、主要贡献

 

当前,我国进入了社会冲突的高发期,基层群体性事件数量急剧增加,严重危害社会和谐,能否妥善应对并有效治理群体性事件,已成为公共治理领域面临的重大挑战,需要更艰巨的实践和探索。只有在尽可能多地了解基层群体性事件特点、规律的基础上,探求有效治理的方式,通过富有成效的研究,才能真正有效治理基层群体性事件,促进社会和谐。本书有针对性地通过分析当前基层群体性事件治理中维稳和维权的张力,阐述了建构以公共协商机制为核心的参与式治理模式防治基层群体性事件的理论和相关问题。本书一经出版即受到专家学者的高度评价和学界的普遍欢迎,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基层治理的相关研究,对于改进基层群体性事件治理、实现和发扬社会主义民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作用。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影响与作用将会越来越大。

 

 

作者简介

 

 

卢瑾,1973年生,云南腾冲人,博士,云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目前主要从事民主理论、基层治理等问题研究。2009年获天津师范大学政治学博士学位,20112014年在中国政法大学博士后流动站从事政治学研究,2017年10月起在美国福特汉姆大学访学。博士论文获 “天津市2011年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在 《政治学研究》《探索》《中国社会科学报》《云南日报》等核心期刊和报纸上发表论文多篇;主持多项国家级和省级科研项目,包括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1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1项、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1项等。


关于我们 | 建议意见 | 网站声明 | 文件下载
版权所有:云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友情链接:
网站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