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范建华:一位仗剑而行的文化侠者
来源:
访问量:891
发布时间:2023-11-27

证件照照(省社科联范建华).jpg

一、人物简介

范建华,男,云南富源人,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云南省社科联原主席,华中师范大学特聘教授。曾任云南省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所长省委办公厅秘书三处处长、省文化厅副厅长、省文产办常务副主任。担任国家行政学院、云南大学、云南师范大学等高校兼职教授,四川大学特约研究员,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美中艺术交流中心特约研究员,财政部国有文化资产管理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文化产业协作体专家委员会委员。主要从事中国文化产业理论、特色文化产业、节庆文化、中国乡土文化等研究。代表性著作有:《中国文化产业十家论集——范建华集》《中国文化产业通论》《中国文化产业发展史》《文化与文化产业新论》等10余部,主持并主编《中国文化产业学术研究大系》(10部)《中国白族村落影像文化志丛书》(30本)《中国特色文化与特色产业研究丛书》(10部)《中华节庆辞典》等大型丛书和辞书。发表《关于乡村文化振兴的若干思考》《乡村振兴战略的理论与实践》《特色文化产业论纲》《带状发展:“十三五”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新趋势》等100余篇论文,其中20多篇被《新华文摘》《人大报刊复印资料》《中国社会科学文摘》《红旗文摘》等全文转载。曾获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美中艺术交流中心授予的“民族文化保护与研究特殊贡献奖”“中国文化产业思想人物精英奖”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专著论文一等奖、中国文化产业2020人学术贡献奖等奖励


生活照(省社科联范建华).jpg


二、个人事迹

 

一位仗剑而行的文化侠者

 

座右铭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范建华研究员在40余年的学术生涯和工作实践中,大半时间在政务管理岗位工作,但他却是同事朋友眼中的“学者型官员”,是知识化、专业化的代表。

范建华研究员是一位有独到见解的学者。早在1987年,他在《云南统治中心五百年一移说》一文中初步提出了自己对云南历史分期的新思考,即2000多年的云南文明史以古滇文化、爨文化、南诏大理文化、元明清以来的云南文化和近现代云南文化作为历史构架,每个阶段大约500年左右的发展演进规律。他的这一论断弥补了长期以来云南史学界均以中原历史分期法来作为云南地方史断代标准的不符史实的缺陷,使之更贴近云南地方历史的发展规律。随后他又发表了《云南政治中心500年一移的历史分析》,更加系统地阐明了对云南历史分期的基本理论框架。2010年前后,他组织了一批云南颇有实力的学者,高质量地完成了约300万字的六卷本《云南文化史》。他承担丛书中史料最缺、考古资料极少、过去常常被一笔带过的蜀汉三国至唐中叶500多年的云南历史发展中极为重要的爨文化时期。穷尽30多年的研究,终成一部30余万字的《爨文化史》,填补了云南历史研究的一大空白,奠定了他在云南历史文化研究中自成一家的学术地位。

范建华研究员还是一位具有强烈问题意识的学者。他一贯秉承学以致用的儒家思想,秉承学术为人民服务、为现实服务的宗旨。1995年,范建华研究员主执笔起草的《绿色云南——云南十八生物资源开发工程实施策划文本》,首次明确提出“绿色云南”概念,他们认为“绿色”是生命的底色,是可持续发展的根基,是人类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这一创新性概念获得了省政府领导的充分肯定,并上升为省委省政府战略决策“建设云南绿色经济强省”。1999年,在由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美中艺术交流中心和云南省联合召开的“多民族地区民族文化、生态环境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国际高级研讨会”上,范建华研究员受大会委托与美方代表艾德曼共同起草了大会宣言——《云南倡议》,首次提出了“协调发展理论框架”,强调了“多民族地区必须把保护与发展文化与生态放在首要的位置,在保护中求发展,在发展中促保护”。随后《云南倡议》的基本观点得到世界许多国家的认同,逐渐形成更加完善的文化、生态、经济三者协调发展理论。

范建华研究员不仅在实践中充当操盘手,在文化产业理论创新也颇有建树。2009年,他就曾预测:中国文化产业在未来10年将呈现文化产业生产内容两极化、产品和生产方式两极化及文化消费市场两极化的态势。云南文化产业必须充分发挥民族特色文化优势,弘扬全人类普世价值,打造文化创意基地和出口大省,在国际文化产业发展格局中占据一席之地。

无独有偶,范建华研究员2015年发表的《带状发展:“十三五”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新趋势》一文中再次敏锐捕捉到,“带状发展”将成为中国“十三五”文化产业发展的新趋势,并创新性提出“环渤海湾经济文化产业带”“长江经济文化产业带”“黄河中原地区文化带”“京杭大运河文化带”“珠江经济文化产业带”“藏羌彝文化走廊”带状发展格局,这种带状发展模式打破了以往区域发展的空间布局,成为与国际接轨的一种全新发展范式,极具前瞻性和预见性。这一创新理论直接影响了我国“大运河文化带”“长江文化经济带”“黄河文化旅游带”等带状产业发展战略的实施。

退休后的范建华研究员受聘为华中师范大学国家文化产业研究中心的特聘教授,此后他便全身心投入到自己教书育人、醉心学术的新征程。近几年,他深耕文化产业理论、文旅融合发展、乡土文化等研究方向,每年保持高质高产,学术思想更为深邃、学术理念更为成熟、学术体系更为完善。七年间他已有四篇学术论文被权威期刊《新华文摘》作为封面文章全文转载,这在中国学界并不多见。其中,2018年刊发的《乡村振兴战略的理论与实践》一文中,他深刻指出,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在“乡衰”下的无奈选择,是亡羊补牢的明智之举,是中国社会走向现代化必不可少的“补课”,乡村振兴战略的核心是构建和谐社会。2019年再次刊发《关于乡村文化振兴的若干思考》一文,提出“乡村文化振兴的基本内涵是对中国乡土社会、乡土文化的极大弘扬”。围绕中国文化产业理论发展这一重大学术界热议问题,他出版了《文化与文化产业发展新论》《中国文化产业通论》《中国文化产业发展史》《中国节庆文化与节庆文化产业》等专著,打破学术界以西方法兰克福学派为基础的研究定式,从中国文化产业发展史中建构中国文化产业理论,并首次为中国节庆文化与节庆文化产业下定义、建理论。回顾他丰厚的实践经验和丰硕的研究成果,范建华研究员始终走在中国文化产业发展实践和理论的第一线,这让他成为中国文化产业学术思想的探索者、中国文化产业领域理论体系构建的重要领军人物。因此,他被授予“中国文化产业思想人物精英奖”“中国文化产业20年学术20人学术贡献奖”。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已入花甲的范建华研究员依旧神采奕奕、精神抖擞,心怀天下、兼济苍生,不管到何时,他都不会停下探索与思考的脚步。他就像一位文化侠客,在文化江湖仗剑而行。


上一篇:没有上一篇了
关于我们 | 建议意见 | 网站声明 | 文件下载
版权所有:云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友情链接:
网站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