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李道和:教学之道在于言传身教
来源:
访问量:705
发布时间:2023-11-27

一、人物简介

李道和,男,四川南部人云南大学文学院教授,中国古代文学、古典文献学、民间文学硕士生导师,中国古代文学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中国古代小说、神话、传说、故事、民俗及相关古籍文献的教学与研究工作出版《岁时民俗与古小说研究》《民俗文学与民俗文献研究》等论著8部,在《文艺研究》《文学遗产》《民族文学研究》等刊物发表论文50余篇,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复印报刊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转载4篇获省级社科成果奖励7次,多次参加国内、国际学术研讨会。《岁时民俗与古小说研究》被两岸部分高校作为研究生参考书,其学术成果在中国古代小说及民俗研究领域已产生一定影响。

生活照(云南大学李道和).jpg


二、个人事迹

 

教学之道在于言传身教

 

座右铭:积学以教书,正行以育人

从教三十余载,李道和教授始终坚持党的教育方针,秉持为国育才、为党育才理念,在教学科研中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努力在“四有好老师”“四个引路人”方面发挥表率作用。

德善为先、胸怀国家,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他对自身的基本要求,也是对学生的谆谆教诲。李教授以敬业奉献和严谨认真的教学、学术态度,赢得了广大师生的尊敬与爱戴。细水流年,青丝白发,他始终不忘师者大道,即便现已退休,仍挺立于三尺讲台,甘愿为四海学子铺路搭桥。

教授委身杏坛,不仅有深厚的学术理论功底和丰富的教学经验,而且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在精心讲解、细心批改、耳提面命中,或苦口婆心,或不厌其烦,或明确示范,或潜移默化,为学生传道授业,发蒙解惑。他力图贯通古今,跨越学科边界,主要以古代文学与文献为主,并拓展至历史、民俗、思想、文化等领域。他的课堂,知识与文化并重,传承与创新兼顾。在讲解时谆谆告诫侃侃而谈清晰流畅深入浅出,课堂氛围时而严肃紧张,时而轻松活泼。在课堂中学生不仅获得了知识,更提升了能力。除了课堂和教室,校园中的林荫道、停车场、食堂等往往也有他与学生交谈、讨论的身影,电话、信息、微信、邮件、线上视频会议也是他指导学生的重要工具。经过李教授的指导,学生不仅能领略到学术研究的无穷意趣,也能得到为学为人的启迪。

教授不仅仅是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教师,也是引导人生的导师。“啃读”原典、广泛涉猎,是他培养学生阅读、理解、创新、写作等多方面能力的方法之一。他常说,阅读经典就是与往圣先贤对话,学生应该啃读本专业经典佳作,在咀嚼中传承并弘扬文化。广泛涉猎是在专业方向不变的前提下拓展视野,培养博览群书、释疑辩证的能力。无论是教学还是科研,李教授有时给学生一种“望之俨然,即之也温”的感觉,这源于他对教学科研的严谨与负责。他在指导学生论文写作时,总是不厌其烦地教导学生如何理解古人思想,如何发掘文献中的知识和文化内涵,学生在他批改的字里行间看到了博学与睿智。他了解部分学生的人生困惑与生活烦恼,也时常为迷茫的学生指引前进方向。

为了培养学生从事学术研究和写作论文的能力,李教授在研究生课程教学中,除了主讲部分外,更注重学生写作论文、课堂讨论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具体的实践中获得锻炼与提高。同时他将指导的博士生和硕士生组织起来,搭建集思广益、共同成长的学习平台,举办“问道”读书会十余次,每次讨论四五篇论文,时间长达五六个小时。在读书会中,李教授坐镇调控,参与者或作为主讲人宣读论文,或作为评议人看读论文,师生共同讨论,表明看法、提出建议,从而使学生拥有更加多元化的学术视角,提高自己学术研究、论文写作的能力。读书会讨论过的绝大多数论文,修改后成为博士论文章节,或在学术期刊上发表。

在指导博士生过程中,李道和教授始终践行“积学以教书,正行以育人”的座右铭,指导学生为学为人,塑其型,铸其魂,带领学生一起前行。截至目前,李道和教授指导的11博士生已全部毕业。其中,两名博士生获得国家级奖学金,两名学生论文获得校级秀论文。博士生毕业后多在高校从事教学科研工作,或在博士后工作站继续深造。


关于我们 | 建议意见 | 网站声明 | 文件下载
版权所有:云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友情链接:
网站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