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李志农:从课堂走向田野,培育时代新人
来源:
访问量:643
发布时间:2023-11-27

证件照(云南大学李志农).jpg

一、个人简介

李志农,女,四川宜宾人,云南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社会工作学院)副院长、研究员,云南省中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云南省兴滇人才计划——云岭学者。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4项,省部级项目10余项出版《滇藏公路建设与滇西北各民族国家认同建构研究》《民国时期西藏政治格局研究》《云南迪庆人才状况的调查》《Han-Tibetan Cultural Integration Ethnography of Benzilan Town in Northwest Yunnan》等中英文学术专著6在《民族研究》《世界民族》《中国藏学》《中央民族大学学报》《思想战线》及国外SSCI刊物等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20篇决策咨询报告被省部级以上部门采纳批示论著获国家级第五届中国藏学研究珠峰奖,多次获国家民委民族问题研究优秀成果奖和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云南民族工作研究导师团队”和“云南省涉藏研究创新团队”首席专家。

生活照(云南大学李志农).jpg


二、个人事迹

 

从课堂走向田野,培育时代新人

 

座右铭:知行并进、教学相长

实践育人,践行新时代党的教育方针。2006年任教职以来,李志农教授牢记初心使命,把“立德树人”视为教育的关键点与着力点,将“德学兼立”作为教学培养目标。在教学过程中,她把课堂延伸至田野,把学科专业特点和课程思政有机结合,将实践中鲜活的教育教学资源、生动的现实素材与课堂理论知识有机结合,激活课程育人价值属性。2021年起,她带领48人次学生对扎根于云南迪庆藏族自治州的援藏干部、各级民族干部、三线建设职工展开口述史访谈,秉持“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生活即教育”的原则,鼓励学生与扎根式援藏干部、民族干部、三线建设职工等面对面沟通和交流,使学生置身于情境之中,感受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迪庆藏族自治州历史变革中的重大意义,主动做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坚定信仰者、忠实守护者、积极传播者、模范实践者。

严谨治学,共同求索新方向、新领域。2018年和2019年间,李志农教授承担国际化人才培养的任务,带领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分别到尼泊尔特里布文大学和比利时鲁汶大学访学,深入到当地的移民社区进行调查。经过调查,她与同行的学生意识到海外藏胞这一研究领域面临的紧迫现实和研究空白,决定就此开展长时段、跨区域的跟踪调查研究,与指导的学生共同开拓少有国内学者涉足的海外藏胞实地研究。先后带领硕博学生前往西藏拉萨、日喀则、阿里等地,云南迪庆藏族自治州德钦县、香格里拉县等地调研,并带领学生赴尼泊尔加德满都、博卡拉、木斯塘等地进行专题调研。之后,带领学生沿藏人群体的二次迁移路线前往比利时,以比利时第二大城市安特卫普为中心,同期走访瑞士苏黎世、荷兰阿姆斯特丹等地,展开扎实的田野调查。在调查过程中及时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方案,培养学生的学术科研能力,并在指导学生时不断强调“对于科研和学术问题要有实事求是、认真负责的态度和精神”。

扎根田野,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李志农教授带领团队紧密结合国家和地方需求,在为国家重大战略和地方社会发展服务的同时,着重培养了一批理论、实践和跨文化交流能力兼备的人才队伍。在选题、调研和写作过程中,她鼓励学生关切现实问题,学以致用。在长期关注云南迪庆的民族工作的基础上,在涉藏地区的公共服务问题、民族宗教问题等领域,与学生合作产出一系列研究报告和学术论著,多篇决策咨询报告被省部级以上部门采纳和批示。

同时自2009年起,李志农教授连续十年担任云南大学民族学/人类学研究生暑期学校班主任,其中6次作为指导教师带领学员在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德钦县、维西县等地以参与观察和深度访谈的方式开展调研201911月,她承担云南大学——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农村实地研究中方负责人,带领25名中澳本硕博学生开展实地调研。此后,多名学生继续以此为田野点,产出多篇高质量的学术论文,先后获得国家民委民族问题研究优秀成果奖和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等省部级以上奖项。

通过践行新时代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人才培养途径,李志农教授指导的多博士研究生论文获云南大学优秀博士论文、多名博士研究生获省优秀毕业生、国家奖学金等荣誉,他们毕业后分别入职中国社科院边疆研究所西藏研究室以及云南大学、云南民族大学、贵州理工大学等,继续从事教学及科研工作,也有的扎根民族地区民族工作事业,成为基层民族工作的中坚力量

 


关于我们 | 建议意见 | 网站声明 | 文件下载
版权所有:云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友情链接:
网站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