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云南省社科联、青海省社科联共同举办 “同饮一江水 共话澜湄情”学术对话活动
来源:
访问量:30140
发布时间:2020-11-02

10月27日下午,由云南省社科联、青海省社科联主办的“同饮一江水、共话澜湄情”学术对话活动在昆明举行。

图片1.png

本次学术对话由青海省作协副主席龙仁青主持。来自澜湄水资源合作中心、复旦大学、云南大学、云南师范大学、青海师范大学云南省社科院青海省社科院青海省艺术研究所、中新社青海分社共9位专家围绕澜湄流域经济、文化合作交流发展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学术探讨和交流。参加本次学术对话的还有云南省社科联党组书记、主席张瑞才,云南省社科联党组成员、副主席邹文红等领导。

图片2.png

云南省社科联党组书记、主席张瑞才致辞时表示,近年来,云南省已经形成了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新格局虽然云南、青海地理很远,但澜沧江作为纽带将两省紧紧连在一起“希望与会专家进行思想的碰撞,充分发挥思想库、智囊团的作用,既服务国家战略,也为两省经济社会发展建言献策。”

澜沧江串起的多元文化

“澜沧江流经的区域,是历史上非常古老的民族交往的古道,把青藏高原、云贵高原连在一起。”青海省艺术研究所所长、文化学者耿占坤说:“而之后的茶马古道影响着区域内的每个山川,这种经济、文化的交流更广泛。现在,青海、西藏、云南三省区应拧成一股绳,打造澜湄合作平台。”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主编周智生教授从民族史的角度,阐释了澜沧江湄公河流域藏族纳西族、彝族、傈僳族、景颇族等十多个少数民族的历史渊源及经济、文化联系,认为“青海和云南特殊的历史联系,其中的纽带作用是非常突出的。”

青海师范大学侯光良教授通过青海省海东市柳湾出土的彩陶上的符号与纳西象形文字的相似性来考证青海柳湾彩陶文化与云南纳西族祖先的关系,并以此来说明青海与云南各民族的历史文化联系。“彩陶上的一些符号,拥有4000年历史,如今无法解读,可这跟纳西族东巴文中的一些符号一模一样。”

图片3.png

澜沧江牵引绿色经济发展

云南大学经济学院党委书记梁双陆研究员认为,青、滇两省因水结缘、因地结缘,两地拥有空间关联性,拥有很强的产业梯度合作空间,澜沧江流域资源富集,各领域产业发展具有重要前景。

青海省社科院副院长孙发平研究员提出,青海作为澜沧江源头省份,参与建设陆海新通道,加强与云南等西南省份的合作,是持续扩大对外开放的需要。“通过区域合作,青海应向南构建出海通道,实现与湄公河流域国家及东盟国家的快速连接,向北、向西构建陆路运输通道

澜湄水资源合作中心主任钟勇在发言中提出,澜湄流域共饮一江水、一江连六国,青海作为澜沧江的源头,实施了最严格的生态保护措施,要更好处理保护和发展的关系。

云南省社科院、中国(昆明)南亚东南亚研究院朱振明研究员谈到,青、滇两省要联合起来,加强与澜沧江下游五国在可持续发展、经济贸易、文化交流等方面的合作。

“澜湄流域生物多样性与人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澜湄流域要结合当地的经济、文化发展情况,处理好保护与发展的关系,建立国际市场机制,加强社会各界的参与,让企业走出去,实现可持续发展。”复旦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雷一东副教授说。

图片4.png

此次学术对话作为由青海、西藏、云南三省区党委宣传部联合主办的“同饮一江水、共话澜湄情”2020澜湄万里行系列活动的重头戏,为今后的澜湄万里行活动提供了全面的观点和系统支撑的理论,为活动下一步的开展提供了良好的借鉴。

(稿件来源:中国新闻网 作者:胡友军、张添福

外联部 摘编


关于我们 | 建议意见 | 网站声明 | 文件下载
版权所有:云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友情链接:
网站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