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古代文学流派论争研究的成功探索 ——— 《流派论争:明代文学的生存根基与演化场域》简介
来源:二等奖
访问量:6308
发布时间:2019-07-12

古代文学流派论争研究的成功探索

 ——— 《流派论争:明代文学的生存根基与演化场域》简介

 冯小禄 张 欢

 

 

一、内容摘要

本书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的结题成果,计47余万字,是目前学界第一部用历史人文主义的眼光全面研究明代文学流派论争之于明代文人的生存根基和文学思潮演化意义的学术专著。全书力图深刻揭示明代文学流派论争的多主体、多领域和多层次性,凸显文学流派论争之于明代文人生存、文学流派风尚更迭、文学思潮转换和政治、思想格局的展示辐射作用。书中分析的文学流派宗法策略和群体心理机制,以及与八股文的表里融合等,均为前沿深度话题。

 

全书由 “绪论、主体和 “结语三部分组成。

 

绪论阐明本书的立论依据、明代文学的 “潜近代性特征及本书的特点意义。

 

主体分三个时段,四编,十一章,以此来展现明代文学流派论争的时序演进和论争主题。三个时段分别是明前期的政治化时代、明中期的复古化时代和明晚期的世俗化时代。四编是四个大的论题范围,分别是诗文统系和取法争论,主流文学流派的盛衰演化,地域文学流派和主流文学流派的竞争,文学流派的八股文根基和八股文、古文之争。

 

第一编、第二编采用以时代统辖专题研究的论述结构,重点展示不同时期的流派论争主题和特点,突出流派论争对于不同时期明代文学流派的宗法策略选择和盛衰转化的重要意义,总结出许多有价值的探讨论题。

 

第一编研究作为文学政治化时代的明前期的文学流派论争,主题是 “诗文统系与取法争论。依时序演进分三阶段、三章讨论,突出流派论争气氛的逐次加强过程。第一章讨论元末明初的诗文流派论争,指出本时期的论争特点是 “无门户流波,流派论争的主动性还不突出。第二章讨论永乐到正统的文学流派论争,指出本时期的论争特点是台阁派统制,文学论争受到压抑。第三章讨论景泰到弘治的文学流派论争,指出本期文学流派论争气氛渐趋紧张,为下一个激烈往复的复古化时代准备了论争氛围和论争流派。

 

第二编研究作为明中期文学复古化时代的文学流派论争,主题是 “主流文学流派的盛衰演化。先用三章研究从茶陵派、前七子派、唐宋派、嘉靖前期新变各派到后七子派所发生的相互论争,后再用一章讨论明末清初的钱谦益、黄宗羲、王夫之等三人对明代诗文流派的谱系总结,指出他们各自的时代特征和文学思想要求。

 

第三编的研究主题是 “地域文学流派和主流文学流派的竞争。分别选取两个最有特色的明代地域文学流派,中期是徐祯卿出身所在的吴中四才子,晚明是谢肇所在的闽派,讨论他们与前七子派、公安派、竟陵派等主流文学流派和其他地域文学流派、思想团体的复杂竞争关系,由此看出中晚明文学流派的多方论争态势。

 

第四编的研究主题是 “明代文学流派的八股文根基和古文、八股文之争。仍用两章来讨论中晚明文学流派的八股文观,指出前后七子派、公安派、竟陵派的文学流派主张和宗尚都与他们的八股文观密切相应,以致成为文学流派竞争策略的强大根基,由此可见明代文学流派与科举八股文的密切关联,加剧了明代文学流派论争的思想复杂性。

 

最后是 “结语,用两万余字的长篇幅来系统地讨论明代文学流派论争的五个重要意义和作用。这是贯穿本书始终的五条主线,也是学术价值的五个主要方面。

 

二、主要创新点

 

(一)研究理念创新

面对屡遭非议的明代文学流派论争和八股文,本书坚持历史主义和人文主义结合的研究理念,认为正是文学流派论争的历史存在,才见证了明代文学流派的空前繁荣,才促成了明代传统诗文和理论批评的持续向前发展。本书认为正是八股文在明代文人生存发展中的重要性,才能看到在明代文学流派的主张和策略中,有非常深厚的八股文作为根基和血脉。在明代,不朽的文学是和速朽的八股文紧密相连的。

 

(二)研究方法创新

本书采用社会群体心理学和文艺学的理论方法来阐释明代文学流派的盛衰演化机制,并将其落实到文学流派的文学主张和 “传染效用上。为配合文学流派论争所涉及的多个学术研究层面,又采用微观、中观和宏观等 “三观结合的研究路径,将政治、哲学的演变与文学流派的盛衰演化结合起来。还运用图表法,将很多复杂的资料情况尽量简化。

 

(三)重要学术观点创新

明代文学具有与近现代文学 “隔代联姻 “潜近代性质。三杨台阁派具有 “不激不随的盟主策略和论争特点。六朝、初唐、中唐派和唐宋派,是多元化和向内转的时代心理产物。后七子派是明代最具文人集团气质的文学流派。七子派、公安派、竟陵派的文学主张与八股文表里纠结。总之,文学流派论争是明代文学的生存根基和演化场域,没有文学流派论争,明代文学的面貌和明代文人的特质就不清晰。

 

三、主要贡献

 

(一)理论价值

本书采用历史人文主义的研究理念,努力实现对文学流派论争正面积极作用和意义的肯认。深入文学流派的科举八股文意见,揭示文学流派的宗法策略与八股文的表里纠结特征。这是一部用科学和正面的眼光来研究明代文学流派论争的学术专著,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人们对于文学流派论争和八股文的蔑视态度。

 

(二)方法论价值

(1)本书采用微观、中观和宏观等 “三观结合贯通的研究方法和兼容政治、哲学的学术视野。微观考察唱和结社关系,中观探究流派内外论争,宏观烛照文学流派的政治、思想诉求和文人生存、文学场景演化。

(2)运用社会群体心理学和文艺学理论,阐释文学流派的竞争策略和宗尚转换机制,说明领袖气质和群体心理在其间的重要作用。

 

(三)学术参考价值

本书研究最具理论自觉性和典型论争形态的明代文学流派论争,可以纠正国内外学术界普遍存在的三个片面看法:文学流派论争只有争吵,没什么积极正面的意义;八股文与文学流派没什么关系;明代文学的演进就是几个主要文学流派的盛衰演化。

 

 

作者简介

 


冯小禄,四川大竹人,文学博士,云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为辞赋和明清文学文献。全国明代文学学会理事、全国辞赋学会理事、国家社科基金后期和结题评审专家。出版专著3部,在 《文献》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主持多项国家社科基金和教育部等科研项目。

 

张欢,江苏南京人,文学硕士,云南师范大学文学院讲师。主要研究领域为文艺学和中国古代文学。在 《当代文坛》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主持完成云南省教育厅等科研项目,参与完成多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关于我们 | 建议意见 | 网站声明 | 文件下载
版权所有:云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友情链接:
网站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