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理论与实践的成功结合 ——— 《中国加工贸易转型发展研究》简介
来源:二等奖
访问量:6576
发布时间:2019-07-12

理论与实践的成功结合

 ——— 《中国加工贸易转型发展研究》简介

 邱志珊

 

一、主要内容

20世纪中期以来,经济全球化浪潮势不可挡。产品内贸易本质上无疑是经济全球化和垂直专业化发展的必然结果。其前提是科学技术的进步,使得生产过程中各工序实现了分离;运输和信息交流成本下降、效率提高,使交易成本得以降低。此外,关税和非关税贸易壁垒的削减,发展中国家对加工贸易的鼓励和扶持政策等,都是促进产品内贸易和跨国经营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在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充分利用了全球特别是亚太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和转移的机遇,以主动积极的姿态融入蓬勃发展的经济全球化浪潮之中。特别引人注目的事件便是加工贸易在中国的超常规快速发展,引领并使中国迅速成为全球生产网络体系中的重要成员,甚至成为世界的 “加工场。加工贸易是一个生产与贸易相结合的过程。加工贸易在本质上发展为基于产品内国际分工、生产与贸易结合的一种生产方式。然而,中国作为发展中大国与世界发达经济体还存在明显的技术差距。由于缺乏足够的科技支撑,我国的大多数产业和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缺乏核心竞争力、缺乏品牌和定价权,在国际分工中陷于十分被动和尴尬的境地,这种传统的经济发展方式不加以改变,经济上就难以真正崛起,更不可能实现可持续发展。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加工贸易的主体逐渐演变为外商直接投资,跨国公司的全球生产网络治理成为加工贸易的生产运营机制。因此,发展加工贸易不仅是中国参与国际分工的重要形式,也是推动中国技术进步的重要路径,同时还是中国对跨国公司进行规制管理的重要内容。

 

本书以中国的加工贸易为研究对象,基于国际分工、贸易、生产及经济增长等相关理论,从中国参与产品内国际分工的视角,结合中国加工贸易的具体发展实践,构建模型,综合运用计量分析手段和工具,对中国加工贸易发展的绩效进行研究,重点研究加工贸易的技术进步效应以及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必要性和对策。


二、主要创新点

 

一是系统地综述了加工贸易的相关文献。在界定加工贸易相关概念的基础上,对加工贸易的相关文献进行了回顾、整理和评述,探讨了与加工贸易密切相关的产品内国际分工理论、产品内国际贸易理论和全球生产网络治理理论等,为全书铺垫了理论基础。

 

二是构建了加工贸易技术升级的理论分析框架。从水平型FDI、垂直型FDI到加工贸易,通过模型推导了国际生产组织形式选择的依据及规律,然后分别就技术升级 )、技术升级 )构建了加工贸易技术升级的理论模型,探讨了加工贸易的技术创新之路,分析了技术升级是转型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并探讨了企业是加工贸易技术升级和转型发展的主体。

 

三是对中国加工贸易技术含量升级状况作了实证分析。首先运用国民收入恒等式法和计量模型法实证分析了加工贸易对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贡献。然后基于米凯利 (Michaely)的研究,采用豪斯曼 (Hausmann),黄 (Huang)和罗德瑞克 (Rodrik)等人的测量产品技术含量的方法,设计了TSP和HTSP指标,利用世界投入产出表 (WIOD)19952014年的数据,计算了包括中国在内的 40个国家的出口产品的技术复杂度指数,通过与发达国家、新兴发展中国家和亚洲较先进的国家的比较,得出中国出口产品的技术含量在 19952014年一直在提升。在此基础上,设计了测度中国出口产成品的本国技术含量的相关指标,利用投入产出表进行了计算,发现中国出口产成品的本国技术含量在 19972012年间先降后升,即 19972002年间下降幅度较大,20022012年又提升了,呈现出字形变化趋势。本书还利用技术复杂度指标,分产业对中国出口品技术含量进行了分析,发现技术提升表现最好的是造纸印刷、化学原料及制品制造,最差的是纺织业、皮革及制作。研究表明,现阶段中国加工贸易仍处于劳动、资金密集型阶段,产品技术含量有待进一步提高。

 

四是深入分析了中国加工贸易转型发展的技术升级制约因素。首先重点探析了中国加工贸易的发展背景、阶段及动因等初始条件。其次从商品结构、区域分布、增值率的变化等角度探讨了中国加工贸易发展的比较优势陷阱:低端要素依赖。最后从劳动力比较优势、新贸易保护主义、分工层次、政策环境、生态环境等方面分析了当前中国加工贸易转型的外生变量变化。

五是在系统分析中国加工贸易发展状况、借鉴亚洲一些国家和地区加工贸易发展相关经验的基础上,构建中国加工贸易转型发展的机制,并从企业和政府两个层面提出了中国加工贸易转型发展的政策建议。


三、主要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本书的学术价值:基于国际分工、贸易、生产及经济增长等相关理论,系统综述相关的文献集研究成果,从中国参与产品内国际分工的视角,结合中国加工贸易的具体发展实践,构建加工贸易技术升级的理论分析框架和模型,探索加工贸易发展的规律及特点,有助于进一步完善产业、产品分工和加工贸易的相关理论,促进学术繁荣,推动理论创新。

 

本书的现实意义:从中国国情出发,借鉴国际经验,综合运用计量分析手段和工具,实证检验中国加工贸易的技术进步效应,在相关实证研究基础上,对中国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战略调整提出对策和建议,为有关部门提供科学决策参考,有利于推动中国加工贸易技术的升级和转型发展。

 

 

作者简介

 

 

邱志珊,女,云南大学经济学院教师。研究方向为国际贸易、产业经济、发展经济。在CSSCI来源及中文核心期刊等独立或以第一作者发表经济类论文10余篇,主持省级课题2项,参与多项国家级课题,合著专著Astudyoftheupgra dingoftheprocesingtradeinChina等。



关于我们 | 建议意见 | 网站声明 | 文件下载
版权所有:云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友情链接:
网站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