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田野与文本视角下的壮族民间宗教研究新视角 ——— 《仪式传统与地方文化建构:广西上林师公的历史人类学研究》简介
来源:三等奖
访问量:5690
发布时间:2019-07-15

田野与文本视角下的壮族民间宗教研究新视角

 ——— 《仪式传统与地方文化建构:广西上林师公的历史人类学研究》简介

覃延佳

 

 

 一、内容摘要

 

在中国民间宗教研究中,如何从地方仪式传统中理解一定区域中的社会文化是国内外学者都极为关注的问题。本成果运用历史人类学的研究方法,以广西中部地区上林县的壮族师公为主要考察对象,对上林师公的身份渊源、传承历史、神灵谱系、仪式结构、文本系统及其与地方文化建构间的相互关系等进行综合分析。

 

《道藏》及地方宗教文书观察,师公的主要神灵系统源于道教,但在传播过程中经历了一种在地的再创造过程,形成糅合道教与地方宗教信仰的新型民间宗教。与此相对应,师公在形塑自身的宗教主体性时,既强调神灵、仪式的正统性,同时也极力向仙婆及地方人群文化靠拢。通过大量唱本和 “书的创作,不仅为仙婆等仪式专家提供仪式架构,同时也在不断地主动描述地方上的社会文化图景。因此可以说,师公仪式传统的生成、发展历史与广西中部壮族地区的地方文化建构是一体两面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我们既看到壮族师公文化的多元性与统一性,同时也从师公的仪式、文本和日常表述中理解包含信仰空间、孝道伦理、村落秩序等核心要素在内的地方文化肌理。

 

二、主要创新点

   成果的主要创新点有两方面:其一,方法创新。成果结合历史学的文献考释法和人类学的田野调查法开展研究,既关注研究对象所处的历史场景与过程,又强调文化的当下呈现方式,较前人研究更进一步。其二,观点创新。与以往简单地将师公文化视为壮族传统文化不同,本成果经研究发现,壮族师公的仪式传统具有跨民族性,其内在的文化一统性与多元性,是我们理解南方民间宗教文化的重要参照,也是理解大一统的中国文化在不同区域推进的重要路径。

 

三、主要贡献

 

其一,系统地梳理了广西上林师公的师承谱系与仪式文本,首次将仪式文本置于仪式语境中进行分析,呈现了师公文化传统的内在要素。

 

其二,首次将师公仪式文本的内容与地方社会文化建构进行综合分析,指出师公仪式传统与地方文化建构之间的一体两面关系,从而为我们更好地理解民族民间宗教与区域社会文化史提供有益线索,是对中国民族民间宗教研究的有益补充。

 

 

作者简介

 

 

覃延佳,壮族,1984年生,主要研究方向为历史人类学、华南民间宗教、海外民族志等。云南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讲师,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云南大学西南边疆少数民族研究中心讲师,云南大学民族学博士后流动站研究人员,第三届环球时报公益基金 “希望英才青年学者。已出版学术专著 1部,在AsianEthnicity、《民俗曲艺》(台湾)、《历史人类学学刊》(香港)、《弘道》(香港)、《世界民族》《广西民族研究》等国内外知名刊物上发表论文、学术书评等近20篇,主持教育部、云南省社科等科研项目近10项。



关于我们 | 建议意见 | 网站声明 | 文件下载
版权所有:云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友情链接:
网站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