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创新是学术发展的生命 ——— 《马克思生态哲学思想与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简介
来源:一等奖
访问量:5470
发布时间:2019-07-18

创新是学术发展的生命

 ——— 《马克思生态哲学思想与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简介

 苗启明 谢青松 林安云 吴 茜

 

 

本书是2012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支持的同名课题的完成成果,2015年结项,良好。2016年入选 “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出版。全书 46万字。同时,本书也是 《马克思人类学哲学探索丛书》中的一本,由于对马克思的人类学哲学的理解提出,因而本书是一部从人类学哲学高度讨论马克思生态哲学思想的著作。

 

一、主要内容

 

本书从 “人类学哲学的高度,研究马克思的生态哲学思想,超越西方生态马克思主义者单纯从自然唯物主义和经济学上直接研究马克思生态思想的局限,提出马克思的生态哲学思想,是立足于人类学生态学经济学三位一体的根基上的理论构建,发现了马克思的一系列的生态理论构建,并概括为五大生态原理。认为以这些原理为基础的马克思的生态哲学思想,对人类今日克服生态危机和人类文明的生态转向都有重要理论规范意义。马克思的自然生态与社会生态双重历史构架的生态哲学原理,为构建人与自然的和人与人的和谐生态学奠定了理论基础。马克思的人与自然、人与人、人自身 (消费)的三重合理物质变换的生态哲学原理,为人类从工业文明转向生态文明奠定了理论基础。马克思的人与自然的生态一体性的哲学原理,为提出人-境生态系统的生态文明建设奠定了理论基础。将这些生态哲学思想运用于中国这个人-境生态大系统,就会形成一系列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原则和方略。因此认为,马克思的生态哲学思想,是人类今天重估一切价值、克服生态危机、走向生态文明大方向的世界性的理论规范力量。并发现在马克思那里,生态哲学思想与社会主义思想是一致的,因而认为,生态社会主义是中国与世界未来文明发展的大方向。

 

全书分三篇,深入讨论了以下问题:上篇讨论 “当代人类面临的生态危机和马克思人类学哲学的生态精神,提出马克思的人类学哲学原理与生态学精神的一致,是今日生态理论的哲学基础。中篇讨论 “马克思的生态哲学思想的基本原理及其当代实践诉求,把马克思的生态哲学思想归结为五大生态原理,指出它在当代的实践要求,一是要通过 “生态性政府加以力推,二是要进行 “生态-社会革命以实现人与自然、人与人在生产、分配、消费上的相对均衡。下篇讨论 “马克思的生态哲学思想与当代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推进方略,提出把中国作为一个人-境生态大系统进行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人-境生态系统的三维结构与三维调控生态文明建设;人-境生态系统的五层关系与五位一体的生态文明建设;人-境生态系统中的生态原理、生态逻辑对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等。

 

本书从理论上说,是建立在西方生态主义、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生态社会主义以及中国的一些相应研究的基础上的,力图较以往有更深入的开拓和揭示;从实践上说,是建立在作者们的田野调查和长期研究的基础上的;从时代上说,是充分考虑到当代中国和世界的生态状况以及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问题和需要而立论的。

 

二、学术理论创新

 

本书提出:马克思在他的经济学哲学 (唯物史观)之外,还开创了一种人类学哲学,本书是对马克思人类学哲学的一种具体开拓和运用,站在这一立场上对马克思的生态哲学思想做一次系统的研究。它与西方从经济学、从自然唯物主义出发的研究不同,与中国的一些单纯从生态学或经济学对马克思的生态思想的研究也不相同,相比于中外相关学术界,本书主要有以下十大创新:

 

1发现和提出马克思开创的哲学是人类学哲学,从生态学上总结了马克思人类学哲学的四大精神原理,是开启生态时代的生态性的哲学精神,表明马克思人类学哲学是生态理论的哲学基础。

 

2发现和提出马克思是在人类学、经济学、生态学三位一体的立场上考察生态问题、人类问题和经济问题的,他的生态思想是以人类学与经济学为前提的,这就比西方生态马克思主义、生态社会主义对马克思的生态理解深入了一步。

 

3发现和提出马克思的生态哲学思想与西方生态主义的不同,在于他是同时从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双重生态构架中思考人类的生态生存关系的。正是这一层,使它适应于当代和未来的从自然、到社会、到人的全方位生态文明建设;也是构建生态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

4从人类学哲学高度把马克思的生态哲学思想总结为五大生态原理,并表明它是适应于全人类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的奠基性原理,是重估一切价值、构建生态文明的基本原理。

5研究了马克思生态哲学思想的当代实践形式,把国内外的当代进步的生态实践要求概括为 “生态 -社会革命 “生态性政府,作为马克思生态智慧的当代可行的实践方式,强调了马克思生态哲学思想的当代实践意义。

 

 从马克思的人与自然的一体性原理中拓展出 “ -境生态系统这一范畴,作为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考察框架。

 

7提出中国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应当是对中国这个人 -境生态大系统的建设,提出三维结构和五位一体的生态文明建设:并根据人-境生态系统的三维结构 (人 -境 -人境关系)提出三维调控建设;根据其五层关系提出 “五位一体的生态文明建设:即以生态精神文明建设为主导,以生态环境文明建设为根基、以生态物质文明建设为主体、以生态制度文明建设为保障、以生态生活文明建设为归趋,从政治上提出了具体的建设方略。

 

 发现和提出 “ -境生态系统中的生态原理和生态逻辑,提出生态逻辑恶化的从0(生态和谐)到-9(生态灭亡)的10个等级的作用级别和衡量尺度,把-5定为不可突破的生态红线,为衡量生态恶化、进行紧急生态救援提供了理论准则。

 发现马克思生态哲学思想与社会主义思想的一致,西方提出的 “生态社会主义可以在马克思那里找到根据,从而也为我们走向生态社会主义方向找到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根据。

 

10把马克思生态哲学思想概括为五大原理:(1)人与自然的辩证生态一体原理;(2)人与自然的生态循环、生态平衡原理;(3)自然生态与社会生态的双重正义原理;(4)人与自然、人与人、人自身的三重合理物质变换的生态原理;(5)每个人与一切人的健康生存原理。

 

此外,关于近代世界三次正义危机的提出,马克思的社会公共人本价值精神,自由、真理、正义、平等的人类学精神,根据生态原理重估一切价值的要求等的提出,对本书理论都具有全局意义。

 

本书也是建立在作者们既往的理论创造基础上的,如 “制度文明(即政治文明)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就已提出,人-境生态系统、五层次生态文明、熵理思维方式等,也都在世纪之交时提出,前者一直有人讨论并已成为一种学科,后者也见到有人用以分析问题,成了分析问题的新的思维框架等。

 

三、方法论上的创新特点

 

本书在方法论方面也有一系列创新,如:运用我们发现的马克思的人类学哲学方法———人类学立场、人类学视野、人类学价值原则、世界历史高度等研究生态问题和马克思的生态哲学思想。本成果的三篇理论结构和每篇的六章结构之间,力图遵行马克思的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理论方法,同时运用系统论的理论优化结构方法加以处理,这些成了本书的理论支架。此外,考虑到信息时代人们的时间都比较紧张,因而把一般对学术论文的 “内容提要和关键词要求纳入本书,在每一章的开始,都以 “小引点明本章的理论视角和主要内容,并以新词表明本章提出的新概念、新理论,以及最必要的既有概念,以便于人们简要把握。

 

 

作者简介

 

 

苗启明,云南省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 (返聘)。

 

谢青松,云南省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所长,哲学博士,研究员。

 

林安云 (女),云南省社会科学院图书馆研究馆员。

 

吴茜 (女),政治学博士,厦门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



关于我们 | 建议意见 | 网站声明 | 文件下载
版权所有:云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友情链接:
网站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