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新视角和新现象 ——— 《通向彼岸的路:中国现代诗歌中的生存探寻 (1917—1949)》简介
来源:三等奖
访问量:5564
发布时间:2019-07-19

新视角和新现象

 ——— 《通向彼岸的路:中国现代诗歌中的生存探寻 (19171949)》简介

 刘纪新

 

 

一、内容摘要

 

生存探寻是中国现代诗歌史上的一种创作现象,中国现代诗人身处价值转型时期,失去了终极价值关怀,遭遇虚无,于是在诗歌创作中开始了精神探索之旅,为生命寻找存在的意义。此在的本质在于去存在,在于生存的过程,这就决定了本书的基本思路:这是一条思的道路,而不是一系列僵化的概念和形而上学的理论观点。同时,作为文学史研究,应该从历史出发,来自西方的理论只能是一种方法、一个视角。对于存在主义理论更是如此,脱离存在者的具体境遇照搬他人理论观点只能是削足适履,有时甚至是南辕北辙。从文学史实际出发,中国现代诗歌中的生存探寻形成了四条主要路径:

 

 以冰心、废名为代表的一批诗人借助 “的力量反抗虚无,在天国中建立家园。同时,作为现代知识分子,他们明白宗教不过是 “精神之梦,所以他们或者视宗教为可以利用的资源,或者在天国中稍事休息,继续踏上痛苦而漫长的生存探寻之路。

 

2以冯至、宗白华为代表的一批诗人在自然中开辟生存探寻之路。他们或者在弘大自然与微末生命的强烈反差中,领悟自身的虚无境遇,或者在自然中寻找精神超越之路,在流云、星辰中寻找启示,在一草一木中领悟超越精神。

 

3以路易士、穆旦为代表的一批诗人在身体中展开生存探寻。他们用身体体验时间与生命、孤独与虚无,并希望通过身体抵达精神彼岸。有时他们也在身体中建立家园,视身体为新的上帝,当作存在本身。也有某些诗人在感性的盛宴中流连忘返,甚至滑入肉欲的泥沼。

 

4穆旦以其深刻的社会体验和勇于受难的品格,独自踏出了生存探寻的社会之路。通过残忍的自省和无情的揭露,戳穿种种谎言,使社会显出其荒诞本性,让现代人在自欺中猛醒。他拒绝宗教与身体的诱惑,在极度痛苦中不懈追问。

 

生存探寻丰富了中国现代诗歌的内容,提升了诗歌的精神品格,与此同时,创造了大量风格迥异、内涵丰富而深邃的诗歌意象。在此基础上,造就了一批优秀的诗人。最为突出的是,生存探寻建设了诗歌的审美超越性,使得诗歌担负起为现代中国人寻找精神家园的责任,也使得过于专注于现实的中国现代诗歌具有了超越时空的艺术魅力。

 

二、主要创新

 

本书首次提出中国现代诗歌中生存探寻这一创作现象,既借鉴又转化了西方存在主义理论,从而突破僵化、教条的研究模式,拓宽视野,从文学史事实出发,使这种丰富多彩的创作现象得以完整地呈现。同时,将以往零星散落在作家作品研究中的、各自孤立的现象上升到史的高度,使其以独立形态呈现,从而能够把握其整体特征、总体走向。在此基础上,革新了对一批诗人的认识,挖掘新的诗人、诗作。

 

 

作者简介

 

 

刘纪新,男,1969年生,河北沧州人,中国现代文学博士,云南师范大学华文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关于我们 | 建议意见 | 网站声明 | 文件下载
版权所有:云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友情链接:
网站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