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补服务业短板 促曲靖产业发展
来源:
访问量:4587
发布时间:2014-05-22

 

补服务业短板  促曲靖产业发展

施本植

 

一、曲靖产业发展进入转型发展的新阶段

通过在曲靖数日的学习调研,十分欣喜地看到《产业兴市》的理念在曲靖各县深入人心,也深得人心。曲靖的产业发展已具有较好的基础,2012年经济总量达14002亿元,位居全省第二,近5年年均增长率达167%,在外部经济环境低迷的情况下,曲靖仍保持了较高的增长速度,实属不易。曲靖产业发展已进入转型发展的新阶段。曲靖产业发展过程中呈现出的主要特点包括:一是立足特色优势资源和市场需求选项目、建产业,这在罗平和陆良县走访过程中印象特别深。二是产业发展与生态发展较好地同步推进,力争做到产业建设生态化,生态建设产业化。三是产业发展基地化、园区化、集群化趋势明显,这几年,许多产业,特别是新增的一些项目和企业大多进了园区,形成了企业群集的态势。

从产业发展的资源,包括土地资源、劳动力、技术和管理创新、区位条件、对外开放等要素和条件看,曲靖产业发展还具有相当大的潜力。2012年曲靖的人均产值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59%,人均产值少,经济总量小,产业竞争力总体较弱,曲靖产业发展和转型升级的任务还相当艰巨。

实现曲靖产业更好更快地转型发展,需要坚持《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的原则,进一步突出产业发展的重点和特色。通过建立特色优势,提升产业竞争力,不适合曲靖的产业坚决不盲目发展,原料供给不稳固、市场需求不明朗、环境影响大以及经营绩效差的项目无论规模再大、对GDP贡献再大也不予新建,已建项目要尽快转停。曲靖已有一定的产业规模,产业结构调整需要加法减法同做,甚至要先做减法再做加法。坚决转停并淘汰一批项目,为新增项目腾出发展空间,提供充足的资源。要将传统产业提升改造转型与新兴产业加快发展、产业结构就地调整与异地调整(产业转移)有机结合,以存量换增量,以增量活存量,以时间补空间,以空间换时间,实现产业在调整中转型,在转型中提升。曲靖处于城镇化加速发展的黄金期,要把城镇化作为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发展的《牛鼻子》抓紧抓好。制约曲靖产业发展的因素,既有需求方面的因素,也有供给方面的因素,只有通过城市化特别是人口城市化,才能有效地增加消费需求,改善产业供给,实现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和持续发展。在推进产业化过程中,既要注重产业价值链的《拉长》,发展产、供、销一体化,还要重视把产业价值链《拓宽》和《做粗》。充分发挥产业连带效应,尽量只做擅长的、有优势的,要牢牢把握住核心业务,一些配套的产业和业务则可交给其他地区和企业做,要把提升产业核心能力作为产业发展的重中之重来抓,重点加强研发、品牌、定价权、产业化体系等建设。与此同时,还要重视产业价值链的《增紧》,要加大各产业环节间的协调,做到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只有形成《长、宽、紧》的产业价值链,才能实现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曲靖产业发展中土地制约日益凸显,建议把土地经济密度指标应用到招商引资、项目选择中,以进一步实现集约、有效地利用土地资源,缓解产业发展中的土地要素约束。

二、努力补好曲靖产业发展中的服务业《短板》

第三产业仍然是曲靖产业发展中的《短板》(高劲松,2013)。2010年曲靖三次产业比重为182∶524∶294。曲靖第三产业产值比重分别比全国和全省平均水平低139和106个百分点。2010年第三产业就业人员占全社会从业人员比重仅为26%,就业比重还低于产值比重。服务业已成为曲靖产业发展中的《短板》。

服务业《短板》对曲靖产业发展的制约主要表现在:绝大多数的工业企业科技研发、设计等多处于企业自我服务、自我循环状态,未能形成对工业企业高效的产业化服务;在广大农村,农业产前、产中、产后服务跟不上,农户和农业经营组织缺乏必要的市场信息、产品改良技术,缺乏高效便捷低成本的投融资服务和购销服务;总体上尚未形成工农业高效服务的产业集群,物流成本普遍高;金融、电子商务等现代服务业不发达,普遍存在融资难、融资成本高,信息匮乏、交易成本高等问题;技术中介、技术服务、技术市场等数量有限,集聚度低。

在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产业结构演化的一般规律是:先有第一、第二产业,后有第三产业,第一、第二产业的发展是第三产业产生发展的前提和基础,而第三产业的出现和发展又为第一、二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创造规模更大的市场需求和提供更有效率的环境条件,从而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服务业的迅速增长及其在国民经济中地位的提高,已成为现代经济发展最重要的特征之一。尤其是建立在新技术革命和产业升级基础之上,主要依托信息技术和现代管理理念,以信息和知识相对密集为特征,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各种《服务》的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已成为世界各国经济发展最重要的动力源泉。从狭义来讲,现代服务业是相对于《传统服务业》而言的,它伴随信息技术的应用和信息产业的发展而出现,是信息技术与服务产业结合的产物。包括:直接因信息产业和信息化的发展而产生的新兴服务业形态,如计算机和软件服务、移动通信服务、信息咨询服务等;通过应用信息技术,从传统服务业改造和衍生而来的服务业形态,如金融、房地产、电子商务等。从广义来讲,现代服务业是一种现代化、信息化的服务业,是指在一国的产业结构中,由于新兴服务业成长和传统服务业改造升级而形成的新型服务业体系,现代服务业发展体现为整个服务业在国民生产总值和就业中的比重不断加大,以及服务业和其他产业相比具有更高的科技和信息化水平等方面。

实践表明,服务业在现代经济发展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农业采掘业和制造业是经济发展的"砖块"(Bricks),而服务业则是把它们粘合起来的"灰泥"(Mortar)》(Shelp R,1984)。《服务业是促进其他部门增长的过程产业(Process industries),是经济的黏合剂(Glue)》(Riddle,1986)。《把服务业作为主要发展部门可以使经济实现全面的转变》(鲁杰罗,1998)。曲靖产业发展过程中,必须将服务业放到应有的位置,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要把服务业作为产业建设的重点来抓,努力补曲靖产业发展中的服务业《短板》。

三、加强曲靖服务业发展的思考

1加快曲靖服务业发展,首先必须更新观念

长期以来,我们对服务业发展重要性的认识有误区。正如加尔布雷斯在《丰裕社会》一书中所批评的:《我们在区分各种不同的货物和劳务时奇特地不合理。我们把若干最无价值的货物的生产看作我们的骄傲。我们却把若干最重要、最文明的劳务的生产引以为憾。》只有切实更新观念,彻底改变对服务业的各种偏见和错误认识,正确认识服务业的功能和作用,才能更好地推动服务业发展。

2服务业发展规划必须先行

要重点发展商贸、旅游、教育、研发、创意、交通、通信、网络、传媒、咨询、金融、保险、营销、物流和环保等,其中信息业被誉为现代服务业革命的开路先锋,应重点扶持,率先发展。服务业发展应当遵循其内在规律和特点。坚持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发展并重、培育新兴服务业与优化提升传统服务业并举的方针。在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的同时,着力改造提升消费性服务业,积极培育新兴服务业,全面发展面向农村的服务业;不断优化服务业产业结构和空间布局,实现服务业的产业化和集约化发展,逐步形成布局科学、结构合理、集群化、专业化、社会化程度较高的服务经济体系。到2015年,力争全市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到35%以上,服务业从业人员占全社会从业人员的比重提高到30%以上;到2020年,全市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到45%以上,服务业从业人员占全社会从业人员的比重提高到40%以上。

3曲靖市、县、乡三级的服务业发展要有科学分工,有重点,合理统筹

曲靖市区服务业发展主要开展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高标准规划建设一批CBD、物流园区、生产性服务示范园区、创意产业园、服务外包基地、金融中心、教学和培训中心等集聚区,促进服务业聚集发展;县城和县域服务业主要围绕发展农业生产技术服务、县域消费服务和城乡公共服务,加快建设和形成农业生产、农村消费和城乡公共服务三大服务体系;乡镇服务业主要围绕乡、镇、村连锁农家店等流通网络建设,积极推进批发零售、住宿餐饮、家政服务等行业发展,加快农村服务业连锁化,形成城乡一体的现代服务体系。

4曲靖服务业发展应当实行产学研官结合、大中小企业共同成长、多种所有制形式同时并举的策略

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和扶持作用,让大中小企业互补互促,共同支撑服务业发展;还要充分发挥国有企业资金、技术力量较为雄厚、承担风险能力较强,民营企业机制灵活、社会负担较小,《三资》企业技术先进、信息灵通、市场网络广等各自的优势,让多种所有制的服务企业共同发展。5加快服务业发展还应当加强组织领导和政策扶持

(1)建议设立曲靖市服务业发展协调领导小组。由市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常务副组长,有关部门作为成员单位。领导小组对服务业发展工作进行指导、管理和协调,研究制定促进全市服务业发展的相关政策措施。

(2)建议由财政出资设立曲靖市服务业发展专项资金,专项用于支持服务业发展。包括鼓励服务业重组并购、做大做强,对在曲靖设立总部或地区总部并以外包业务为主的服务企业、新进入曲靖的外资服务企业经营团队给予奖励,对重点服务企业的办公用房和相关认证等给予奖励或补助。

(3)建议以开发区和一些重点园区为依托,建设服务外包示范企业和园区,支持企业积极开展承接和对外发包服务业务。

(4)在加大服务业招商引资力度、保障服务项目用地、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服务业支持力度、完善人才保障措施、探索并实施《营改增》之后服务业优惠政策、加强服务业科研与宣传工作,营造有利于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的良好氛围等方面,加大工作力度,抓出工作成效。

 

(作者系云南大学经济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关于我们 | 建议意见 | 网站声明 | 文件下载
版权所有:云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友情链接:
网站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