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中国共产党和生态文明建设——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周年
来源:
访问量:3782
发布时间:2011-09-23

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正确认识和把握人类社会文明发展进步规律,党的几代领导人都认识到生态环境建设问题并在近年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重大战略思想,逐步将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思想落实到国家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和实践之中,取得了明显的成就,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生态理论。
新中国成立初期,由于近代史上长期的战乱和自然灾害等因素,生态环境遭到的破坏相当严重。为此,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来建设我国的生态文明,提高生态环境质量。毛泽东向全党全国提出了消灭荒地荒山、绿化祖国、植树造林的任务和号召。
兴修水利,保持水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又一重要内容。毛泽东说的《水利是农业的命脉》,至今仍深入人心,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毛泽东高度重视水利建设。在毛泽东的领导下,我国的水利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在环境保护方面,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来提高我国的环境质量。在城市,从发展生产,保障人民健康出发,对老城市进行了改造,建设了大量市政公用设施,改善了居住和公共卫生条件。在农村,开展了大规模的农田基本建设,开展了治理淮河、海河、长江、黄河等大型水利工程建设,有效地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增强了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广大城乡人民开展了群众性的爱国卫生运动,基本上消灭和控制了一些严重危害人民的鼠疫、斑疹伤寒等传染病,人民的健康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国家还重点组织了一些水域的污染治理,取得了初步效果。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经济建设、现代化建设、发展生产力等方面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的生态环境污染却日趋严重。面对生态环境污染严重的问题,党和政府积极应对,在理论上认真思考探索,在实践上积极行动,取得了明显成绩。
进入20世纪90年代,随着经济的增长和发展,生态环境问题也进一步严重。党的领导人也更加重视生态环境问题。2002年11月,江泽民在十六大报告中把《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之一。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更加重视生态环境问题,在理论上不断进行总结升华,提出了科学发展观,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战略思想;在实践上实施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取得了重要成绩,切实推进了生态文明建设。
十七大报告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战略任务,并且把《建设生态文明》作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之一。
总结中国共产党领导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和实践,在将来的生态文明建设中,要注意把握以下几点原则和经验:
第一,建设生态文明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要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来分析当代世界的生态危机和我国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生态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要认真学习研究马克思主义生态理论,并以马克思主义生态理论作为建设生态文明的指导思想,为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生态文明、政治民主、社会公平、经济富强、文化先进的社会主义国家而奋斗。
第二,建设生态文明要坚持社会主义政治方向。首先,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其次,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生态文明,要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原则。
第三,建设生态文明要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走文明发展道路。科学发展观中具有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的生态文明理论内涵。在当代中国,坚持科学发展观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的生态文明观。坚持科学发展观,就要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要把建设生态文明和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起来,在推动科学发展的实践中切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第四,把建设生态文明与建设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统筹起来,统一部署,整体推进,协调发展。物质文明是建设生态文明的经济基础。政治文明是建设生态文明的政治保证。精神文明是建设生态文明的文化动力。
第五,要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建设生态文明的制度和体制机制。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要进一步加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充分体现社会主义的公正、平等原则,消除贫富两极分化,限制剥削,逐步达到共同富裕。同时,要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制度和体制机制。在社会主义政治、经济、文化的制度和体制机制中,要有建设生态文明的内容。
                        (作者单位:云南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院)

关于我们 | 建议意见 | 网站声明 | 文件下载
版权所有:云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友情链接:
网站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