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县域经济的包容性增长》简介
来源:二等奖
访问量:6021
发布时间:2019-07-04

《县域经济的包容性增长》简介

 刘 荣

 

 一、成果概要

 成果梳理了国外关于经济增长方式和经济发展方式的有关理论,概述了国内县域经济发展的一般进程和规律,讨论了包容性增长的理论和价值,探析了县域经济包容性增长的特性及内在有机统一,分析了县域经济包容性增长与失地农民保障、社会融合、职业教育与扶贫开发的相关性。从云南昆明寻甸县县域经济包容性增长 “543倍增计划个案分析入手,对云南省以及昆明市一类地区、二类地区、三类地区、云南全省县域经济的包容性增长进行分析,提出实现县域经济包容性增长的制度设计、运行机制、发展模式、理论体系和主要内容、国家战略下云南省县域经济包容性增长的 “蝴蝶效应,明确构建了县域经济供给侧发展必须实现包容性增长的新理念,提出实现县域经济供给侧改革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目标的途径和方法。

 

二、主要创新点

 经济全球化使无论是国际上的发展理念和经济增长理论,还是中国的县域经济发展战略和发展政策,都发生了重要的变化。包容性增长作为关于增长的价值导向,新的增长理念和增长战略被广泛认可。包容性增长的理念也逐渐对县域经济发展形成实际的影响。大国经济一个最重要的特征是区域差异性,光看沿海地区或者把中国的整体平均起来做出一种判断的时候,人们抓住中西部的现实的状况,就会否定增长的观念。其实,看到中国区域差异性也就意味着提供了未来的增长机会。中国经济高速增长,能够实现以前发达国家甚至那些后起的工业化国家和地区没有达到长期的高速经济发展速度,我们与其他国家相比有很大差距,差距产生后发优势,技术上的优势,生产要素禀赋上的不同,以及管理经验等制度上的后发优势,我们用更廉价的优势,取得别人已经得到的创新的产品和生产要素。

当沿海地区越来越发达,土地、劳动力成本提高了,产业升级必然会发生,由此进入到新的创新阶段。在中西部地区其实还有机遇,带有双重的后发优势。后发优势和沿海地区的差距实际上提供了经济发展机遇。可以判断的是,中国未来的经济增长点:一是城市化,二是中国的中西部地区的赶超。自2003年以后,中西部地区增长速度是快于沿海地区的,按照分省计算人均GDP基尼系数来看,2003年之前,差距在扩大,但自 2003年以后,差距开始缩小了,这是期盼已久更加平衡的区域经济发展。中西部地区最有优势的地方和作为后发后起地区,接下来能够干的事是劳动密集型的产业的转移,也就是所谓的雁阵模型,雁阵模型不在国与国之间转递,而是在中国的地区之间形成。但问题是,过去这些年里头,我们看到的不是中西部地区承接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发展,而是发展了重化工业。也就是说,我们直接从数据上来看,中西部地区在过去许多年里头,资本密集程度越来越高,目前资本密集程度在制造业中已经超过了沿海地区,因此它走违背自身比较优势的工业化道路。原因是什么呢?是外部的制度环境、竞争性的政策环境还没有形成,还没有自由的进入,生产要素市场还没有去掉扭曲,产品市场还没有形成。因此,今后要做的事是,应该把区域发展战略扭回到比较优势上,就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这即是本书的研究价值所在。

 

三、主要贡献

随着中国经济,特别是沿海地区经济的发展,有些地方的GDP甚至已经进入发达国家的行列。这就要判断:第一,中国经济总体上没有进入技术创新和经济发展的前沿上,还有一个空间可以学习;第二,更重要的是,假定中国东中西地区的巨大差距,资源禀赋的不同,人均收入水平的差距,各种生产要素的假定的巨大差距,国内地区之间仍然有一个后发优势的利用空间,这样实际上是给未来提供一个增长的机会。假如说中国30多年的改革开放实现了10%的增长速度,是中国经济发展的成功的故事的一半的话,也许还有很巨大的中西部的经济没有发展,尽管它现在的GDP份额在总体经济中占比很小,但是它毕竟占了相当一部分的人口规模,而且更重要的是占了大部分的国土面积。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另一半的故事,如果再实现30多年的高速增长也不是不可能。总体来讲可以认为至少今后十年甚至更长,中国的中西部地区是中国经济增长的增长点。因为经济增长的基本要素,比如说资本、劳动、土地,资本未来在中国没有变得老龄化较为严重之前,应该说我们的资本积累还不成为瓶颈,但是我们的劳动力和土地资源越来越成为经济增长的瓶颈了。从这两种要素的角度来说,中西部地区提供了足够的潜力,在相当大的程度上,中国今后要依靠中西部地区的增长源泉来推动整体经济,要利用中国大国的区域差异性来推动未来的经济增长。这部著作的现实意义既是中国县域经济发展理论的重要成果,又是云南省增强县域经济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发展能力的理论基础和政策指导,对县域经济理论的进一步完善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1)丰富了哲学社会科学理论。县域经济包容性增长的理念,双向三化一体的发展路径,对于推进县域经济供给侧改革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2)培养了发展和从事县域经济的研究队伍和工作队伍,对社会动员、学科建设、人才培养产生影响。有3名主要参与人员晋升为教授 (研究员);有1名主要参与人员享受云南省人民政府特殊津贴;2015年,刘荣被国家民委确定为国家民族理论政策研究基地主任,首席专家。

(3)该著作获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学部委员、学部主席团成员、全国人大常委蔡研究员的极高评价。他为本书作序并指出:这是我国少见的一部研究县域经济的包容性增长发展理论的著作。” “是因应这一发展时期需求的重要研究成果”“该同志在具体地学习和研究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经济发展政策的同时,经过具体而深入的研究,对县域经济发展理论和政策实践有了全面而深刻的认识。”“它既是县域经济发展理论的重要成果,又对县域经济发展理论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基础,也对在全面理解的基础上自觉执行县域经济发展理论和政策有指导作用,还能对县域经济发展理论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产生积极影响。

(4)该成果获得到社会广泛认可,并产生一定的推广效应。《昆明市实现县域经济的包容性增长的实践》在 《云南行政学院学报》 (核心期刊)上发表;《中西部地区县域经济的包容性增长———以云南昆明寻甸县为例》在 《学术探索》(核心期刊)上发表;《增强云南县域经济发展能力的思考》在 《思想战线》(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 《增强云南县域经济发展能力的思考》荣获云南省第十七届哲学社会科学成果三等奖;作者主持的云南省规划课题 《县域经济包容性增长 “双向三化一体发展路径研究》获得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学术著作出版项目资助;《桥头堡战略下的统筹城乡发展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以云南省城乡发展一体化 “蝴蝶效应为例》在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上发表。论文参加中国都市人类学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年会暨 “城乡发展一体化学术研讨会,并做大会主题发言;应 《云南日报》邀请,撰写了 《进一步推进云南省县域经济争先进位》专论;全力推进云南省县域经济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的专题讲座,为各级党委政府、政策研究机构提供了决策咨询。

 

作者简介

 

 

刘荣,男,汉族,1963年生,研究员,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现任云南民族大学党委委员、副书记,国家民委民族理论政策研究基地主任、首席专家,国际人类学民族学学会会员 (IUAES),中国人类学民族学学会常务理事、民族政策研究专业委员会副主任、秘书长,中国县镇经济交流促进会常务理事。



关于我们 | 建议意见 | 网站声明 | 文件下载
版权所有:云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友情链接:
网站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