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文学理论研究的新视野 ——— 《知识社会学视野中的文学家———以中国现代文学为例》简介
来源:二等奖
访问量:5806
发布时间:2019-07-04

文学理论研究的新视野

——— 《知识社会学视野中的文学家———以中国现代文学为例》简介

詹七一

 

 

 一、成果简介

知识社会学关注和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是知识分子的社会职能及文化身份的合理性。从知识社会学的角度来看,作为掌握书面文化中美感经验部分的文学知识分子,与其现实世界的关系经过书面文化的中介,既具有普遍性、超越性的特征,又具有自身的限定与问题。在20世纪现代社会分工及中国历史语境的复杂变迁中,中国文学知识分子的职能及身份发生了畸变并走入困境。成果通过对知识分子理论历时性的纵向阐述与共时性的多学科横向阐释及其文学家案例说明,在文学家社会文化生存实证的基础上,试图阐明:作为社会代言人的文学知识分子是一种转型期现象。因此,在规范化的社会中,非价值空位的边缘立场是其存在的合理性空间。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内文学研究经历了一个由外部研究 (社会历史研究)向内部研究 (自足的形式研究)的转变过程。在形式研究狭隘的弊端阈限了视野之际,成果再次将眼界转向了外部。这次不是转向以往的简单的、机械的社会历史反映论和决定论,而是寻求文学与社会存在的各种关系的契合点。具体而言,在探讨文学家地位与价值的研究领域,从其社会结构中的地位、历史及文化语境中的职能及其身份合理性视角切入,在学理与方法层面引入知识社会学进行研究。据此,成果将文学家视为一种有特定功能与身份、有特殊价值及生存方式的一类知识分子,与其生存并迁延的文化语境之间的互动作为阐释对象,力求一种立足于知识社会学基础上的合理解释。

通过对知识分子诸界说梳理开始,进入中国知识分子历史,尤其是现代文学语境。通过对代表性作家的重点剖析,研究中国现代文学家在不同时期的自我意识、身份地位、功能价值,及其所形成的各种原因,旨在对文学家的状况与出路的分析与探寻。具体按照19世纪现代意义上的知识分子产生以来的历史时序为内在的阐述线索,辨析有关知识形态中的知识分子职能及身份合理性理论中蕴含的价值与意义,进而切入中国社会语境,从知识社会学的功能性与存在合理性的视角,透视现当代文学知识分子的社会文化生存,分析、阐释其中蕴涵的特征以及所产生的问题与困境。在方法上贯彻既有历时性的纵向阐述,又有对文学知识分子身处的社会语境状况与文化生存状态的共时性的多学科横向阐释,并在知识社会学视域的基础上进行综合分析,以实证分析为基础,从理论上探寻文学家在规范化的社会中,具有存在合理性的生存空间。

 

二、主要创新

 一是在系统梳理知识社会学主要理论的基础上,明确指出知识社会学关注和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是知识分子的社会职能及其文化身份的合理性;二是在辨析、阐释知识社会学理论的基础上挖掘并充实了作为其重要分支的知识分子理论及其阐释文学家身份及职能的学理内涵,并进一步创新性地提出 “作为掌握书面文化中美感经验部分的文学知识分子与其现实世界的关系,经过书面文化的中介,既具有普遍性、超越性的特征,又具有自身的限定与问题这一项目研究的内在学理;三是在较为系统地描述20世纪现代社会分工及中国历史语境的复杂变迁中,实证中国文学知识分子的职能及身份如何发生畸变并走入困境。通过对知识分子理论历时性的纵向阐述与共时性的多学科横向阐释,在文学家社会文化生存实证的基础上,阐明了作为社会代言人的文学知识分子是一种转型期现象。因此,明确提出在规范化的社会中,非价值空位的边缘立场是其存在的合理性空间。

 

三、成果的学术价值和应用价值

 一是在理论上对传统文学理论和文艺美学研究领域的拓展和深化。相关研究在国内尚无系统成果,该成果有助于给文学理论、文艺美学等相关学科建设补充学术资源。二是在方法上运用知识社会学之知识分子理论内蕴涵着的社会历史研究方法与视野探寻文学家社会职能与文化身份,具有一定的新颖性,有益于文学理论、文艺美学研究的方法论探索、实践和深化,在理论上补益文学社会学的研究模式,拓展文学社会学与知识社会学两个分支学科的研究视野,进一步纠偏传统文学理论中的庸俗社会学倾向。三是在实践上,通过系统地阐释与论证文学知识分子应有的社会职能及其身份合理性之实证与理论根据,有助于在市场化不断推进的社会文化语境中,为文学家思考、寻找与确定其合理的身份定位提供可资参考的理论资源。

 

作者简介

 

詹七一,昆明学院人文学院二级教授,昆明市学术带头人、有突出贡献的专业技术人才。曾获昆明市优秀社科成果二等奖、云南省高校学术竞赛一等奖、云南省高校教学名师,享受云南省政府特殊津贴,受聘担任云南大学美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主持完成和在研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



关于我们 | 建议意见 | 网站声明 | 文件下载
版权所有:云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友情链接:
网站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