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新形势下推进工业园区发展的再思考
来源:
访问量:4650
发布时间:2014-05-23

 

 

新形势下推进工业园区发展的再思考

 

董  棣

 

2013年8月5~8日,在《云南社科专家曲靖行》第一组对麒麟区、罗平县、师宗县、陆良县等地的调研活动中,笔者重点关注了工业园区经济及其发展情况。现围绕曲靖工业园区的现状和发展,提出如下的初步看法和建议:

一、曲靖工业园区发展的基本情况与评价

(一)全市工业园区的总体发展态势良好

呈现出以工业园区经济为支柱的产业经济运行体系。在经济增长依靠于工业经济的格局中,2012年工业对全市GDP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64%,园区工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超过50%。园区经济吸引了许多有潜质的企业入园,基本实现本地企业与外地企业在园区的集中发展,形成了新兴产业向园区的聚集。

(二)全市工业园区的布局比较合理

2012年曲靖布局有1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12个省级和市级工业园区,呈现工业园区县域覆盖与工业生产力布局园区化的特征,截至2013年7月,全市100个市级重点工业项目中,已有53个和37个项目相继在工业园区内建成投产和投资开工,其项目建设大多能够结合当地资源优势,体现出分片区、分功能、分层次、有特色的布局。

(三)全市以工业园区作为工业强市的实施主体

不断提升园区经济的吸引力、凝聚力和承载力,园区产业建设日趋完备。随着麒麟区、罗平县、师宗县、陆良县等地工业园区发展效应的不断提高,园区作为承载工业强县战略的经济发展平台,已在整体上体现着产业的发展成效,并显示出较强的发展潜力。

(四)园区经济之间的产业链关系初步形成

在实地调研曲靖市陆良园区经济中,青山工业园区的年产10000绪自动缫丝项目、年产1200米绸缎项目、服装加工项目之间相互衔接,构成原料生产与加工的较完整的产业链,基本实现对当地产业增加值、扩大就业和拉动关联配套产业发展的多种贡献。

二、新形势下园区经济发展的再思考

(一)现阶段全省工业园区发展仍面临重大机遇

第一,从目前宏观经济发展形势与工业园区较健全政策体系之间的对接情况看,《十二五》至《十三五》仍是云南工业园区发展的重大机遇期。在此期间,自2009年以来,云南省政府制定并实施了《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工业园区建设的意见》(云政发〔2009〕79号)、《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工业园区标准厂房建设的意见》(云政发〔2010〕23号)、《云南省工业园区管理办法》(云南省人民政府令〔2012〕第179号)等,形成省级、州市级和县(市、区)的三级加快园区发展的良好政策支撑体系及其发展格局。第二,云南园区经济面临的战略机遇及其组合发展。一是国家面向西南开放桥头堡战略与国家长江经济带建设对接中的发展机遇。二是东部地区产业转移与主动承接产业转移趋势中的发展机遇。三是云南工业在未来发展趋势中,资源型经济内部产业链的不断延伸及其健全的产业结构优化形成的发展机遇。这些发展机遇,为全省工业园区建设提供着高新科技产业引进、新产品开发、提升当地资源加工层次等方面的诸多发展机遇。四是按照推动云南省工业跨越发展的有关决定,到2015年年末全省规划将打造《10个千亿园区》和《30个百亿园区》,园区经济占全部工业产值的70%以上,为此需要通过产业集群化发展,以重点产业、重点企业、重点项目为龙头,不断引导产业沿产业链和价值链延伸,主动发展产业的上下游关联产业。

(二)园区经济发展的重点在于产业集群的培植

据调查,2013年上半年,云南省已经建成并纳入统计监测的工业园区为121家,其中国家级工业园区6家、省级工业园区64家、县(市、区)级园区51家。2012年初步统计显示,全省118家工业园区实现工业产值7182亿元,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2197亿元,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超过70%,吸纳就业87万人以上。但是,园区经济仍存在建设资金不足、先进技术不足等《瓶颈》,受产业集群未形成的影响,园区产业经济普遍存在发展不平衡、不协调和不充分等问题。因此,园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需要按照《产业布局向园区集中、优势资源向优质企业集中、土地资源向规模发展集中》的要求,树立《政府引导、市场主导、企业主体》理念,更扎实地推进产业集群培植,进一步做好重大项目带动、重要企业《以商招商》、重点企业自主创新、关键企业上市融资、企业家队伍建设等领域,全力抓好工业园区建设、重大项目引进、产业集群培育、产业发展承载能力增强等工作。

(三)进一步提高园区内主导产业的支撑作用和贡献作用

目前,曲靖经济技术开发区、昆明经济技术开发区和昆明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这三大国家级经济园区,正从规模和带动力上引领着全省园区经济的发展。从曲靖市现有园区总规划面积375平方千米的多层次园区体系发展情况看,新材料、化工、冶金、机械装备、生物资源开发创新等支柱产业体系建设,正在形成具有园区主导产业的支撑体系。同时,加快配套园区主导产业建设的全程跟踪服务体系,从《稳得住、能发展》的角度,真正构建能够支撑当地园区工业经济的产业核心。

(四)打造绿色工业园区,增强园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在曲靖全面推进产业发展的生态化进程中,一是需要从绿色循环经济角度,以打造新型生态经济平台为起点,围绕绿色工业园切实增强区域园区经济的可持续增长;二是需要优选并引进战略合作伙伴,不断推进园区经济与世界500强、中国500强等大企业进行战略合作,在引入更多大企业中,切实推动园区经济规模扩张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三是建立园区项目退出机制,建立园区用地的绿色保障机制,确保50%以上的年度新增建设用地用于工业园区建设。

三、进一步完善工业园区发展的建议

(一)要更加坚定地确立《以工业园区促工业产业优化升级》的发展思路

一是从关系经济发展全局的战略高度,将强化发展工业园区经济的发展思路,纳入滇中经济区统一部署,主动配合滇中产业新区的产业建设,打造好全市的主导产业集群,形成地域特色产业增长极,有效推进园区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二是要在进一步研究国际产业发展转移大趋势、把握国家产业升级契机的基础上,顺应现有产业集聚与成长规律,做好产业集群整合与产业链延伸的配套服务。三是围绕工业园区内的重点产业和核心企业,树立《园区企业发展内资化与大中小型均衡化》的发展理念,分步骤降低对核心大企业的依赖性,着力培育具有本土特色的国际型企业空间,切实推进工业产业的优化升级。

(二)要做好工业园区之间和园区产业之间的协作发展

一是要强化现有工业园区内所有关联型产业间的有机整合,进一步关注曲靖市内国家级经济技术园区与省市两级经济技术园区之间的协作发展,突出园区内各优势产业的引领作用,可以围绕《曲靖国家级经济技术园区》制定其他园区与其相配套的区域性园区发展规划,统一入园产业的选择标准、统一产业的选择与布局,消除各市级园区之间的无序竞争及其社会资源浪费。二是进一步强化基础设施配套建设,重点提高工业园区内电力保障程度,优化外部物流运输条件,健全工业用水供给机制等。三是进一步协调好园区产业间的衔接和配套程度,对每个产业的引入均要考虑其相应的配套产业及其产业扩展,对每个企业的引入均要注重其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的配套,以形成良性循环的内生型的配套发展模式。为此,需要按产业链的延伸要求,制定优先吸引核心企业与龙头产业的政策体系,通过引进高技术型和高附加值型的产业,不断追求技术外溢效应,提高园区内技术水平和技术创新的层次。

(三)要全面优化项目引入机制

对于科技含量高、环境影响小、投资密度大、带动就业多、产业规模大和外向程度高的工业项目,在现有入园政策上给予个性化的特殊优惠政策。为此,可从健全税收预征与返还制度、增强金融贷款扶持、创新财政贴息模式、完善金融与园区合作模式等方面,进一步推动金融资本进入园区,提高入园企业的设备更新速度,确保工业产品生产的高质量和高竞争力。

(四)要围绕园区主导产业的发展定位,健全园区政策与消除《候鸟企业》现象

一是建立工业园区经济的分级研究与监测工作站,研究现有政策与未来政策的实施绩效,切实调整或改变以土地、税收优惠等单一政策吸引企业入园的做法。二是立足曲靖资源配置的潜在优势,对每个工业园区都遴选并确定1~2个特色资源深加工主导产业,通过高新技术与煤化工、有色金属、稀贵金属等产业的融合,提高产业运行的可持续性。三是完善工业园区内中小企业发展政策,追求多产业间的相互融合、多类型企业的联结共生与可持续发展,同时预防《候鸟型》企业出现,以减少由此引发的对当地产生的社会就业不稳定和就业风险等问题。

(五)要以园区农业产业加工增值为核心和龙头

带动当地优势农业资源的再开发,追求园区经济与当地农业产业的同步发展。根据曲靖农业的规模化发展趋势,重点从畜禽、粮食、油料、蚕桑等产量雄居全省首位的深加工领域入手,在园区内发展农产品系列化加工产业,按照有机农业标准和品牌化要求,做好以深加工为龙头的农业产业链延伸,引导当地高附加值特色农业发展。由此,以农业加工增值为龙头,带动全市优势农业产品生产,促进农业保险、农业金融、农业科技与当地高原特色农业资源再开发之间的高效融合。

(六)现有工业园区要实行预留发展空间的发展制度安排

一是针对现阶段各县区《园区基础设施一建好就忙于招商,并要求在规定时间内引入项目充满园区》的情况,要强化《园区本身也是资源,园区资源是稀缺性和高价值性资源》的认识,以此更珍惜工业园区项目的引入。二是要对园区实行预留发展空间的制度,按照园区自身科学发展的全面协调可持续要求,制定更具前瞻性、战略性和引领性的园区项目引进规划,明确项目引进的阶段性标准,明确园区能够面向未来接纳更先进高效产业的发展空间。三是在园区内具体进行产业引入时,要关注产业内部产业链的延伸,为预期的产业延伸与发展,预留出相应的发展空间。

 

(作者系云南省社会科学院院长助理兼培训部主任,研究员) 

关于我们 | 建议意见 | 网站声明 | 文件下载
版权所有:云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友情链接:
网站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