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陈昆亭:为学应做攀登者,为师甘当垫脚石
来源:
访问量:778
发布时间:2023-11-27

证件照(云南财经大学陈昆亭).jpg

一、个人简介

陈昆亭,男,河南南阳人,中共党员,博士,云南财经大学首席教授、云南财经大学社科联副主席、经济学院名誉院长。主要研究领域为周期理论、增长理论。2018年以来在《Annals of Economics and Finance》《中国社会科学》《经济研究》《管理世界》等国内外权威期刊发表论文10篇。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招标项目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省部级项目多项,出版著作2部。成果获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二三等奖共7项、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省级教学团队奖项1项。先后荣获“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云南省千人计划”和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等称号。

生活照(云南财经大学陈昆亭).jpg


二、个人事迹

 

为学应做攀登者,为师甘当垫脚石

 

座右铭:精益求精,永不止步。

向下扎根,向上生长,做顶天立地的科学研究。陈昆亭教授紧扣时代脉搏,聚焦重大问题,丰富周期理论研究思路、方法和结果围绕经济周期与波动开展研究,在《世界经济》《经济学(季刊)》《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等期刊发表了一系列关于中国经济周期的论文,其中在权威期刊《经济研究》发表了论文《短期经济波动如何影响长期增长趋势?》。

精益求精探索科学真理,永不止步攀登学术高峰。在经济周期领域取得重大进展后,陈昆亭教授将研究领域拓展至金融经济周期与经济增长两个领域,再次收获系列高质量科研成果。在金融经济周期(FBC)理论及应用方面做了创新和引领性研究,系统讨论了信贷约束机制、系统性风险防控、不同货币政策工具的周期与增长效应等方面的理论问题。2012年至2016年间分别在《经济研究》《管理世界》和《南开经济研究》发表金融经济周期理论问题的学术论文5篇。随后以首席专家身份开展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后危机时代全球金融经济周期理论的新发展与应用问题研究》的研究。2020年迎来了学术生涯的又一高峰,在《中国社会科学》发表论文《防范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并获云南省社会科学奖一等奖。在长期经济内生可持续增长理论方面做了开创性研究后,陈昆亭教授关注后工业化阶段经济现代化体系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充分必要条件和中国式现代化的可行性理论基础,提出“有限需求理论”,对当代全球范围的滞涨和“大缓和”趋势给出独到阐释。期间在《经济研究》发表《富国之路:长期经济增长的一致理论》《创新补偿性与内生增长可持续性理论研究》,在《管理世界》发表《有限需求、有限市场与经济增长》,在《Annals of Economics and Finance》发表《Analysis of the Great Divergence under a Unified Endogenous Growth Model》,2022年再次以首席专家身份开展研究阐释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推动经济发展质量、效率、动力持续增强的机制研究》研究

坚持科学问题研究,筑就创新精神品质。陈昆亭教授认为,科研首先需要的是创新精神,创新需要两点:第一是敏锐,第二是勇气。科研需要敏锐地洞察到一些问题,然后敢于挑战传统的认知,特别是权威的认知。曾有人发表言论称:“诺贝尔奖获得者说的话,那就是学问,一般人说的话就是废话。”陈昆亭教授对此很不赞同,他认为这是对诺贝尔奖获得者的过度推崇,要敢于质疑。真正有创新意义的重大突破,往往是具有创新精神,敢于挑战传统和权威的,是不容易被当代权威和公知所认同的。其次,还应该具备实事求是的精神。科研需要从实际出发去观察、去寻找。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就是要踏实认真,这是一种态度。有的人干一件事成一件事,这类人有一个基本的品质就是认真、踏实,认真了以后什么事都可以做好。从这个角度讲,认真观察现实中的新变化、新趋势,实事求是地总结新特征、新规律,继而对传统理论中不适当的部分勇敢地批判和否定,这是做科研工作需要身体力行的准则。

做好一名老师,以赤子之心育云岭英才。陈昆亭教授认为,

老师与学生是一种教与学的关系。在这种关系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辅助,教师要充分挖掘、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潜能。每一位老师都应该清楚,培养一位真正的人才,要把他的潜能激发出来,把他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出来,让他们勇于站在教师的肩头上看得更远。在这样的总体认知下,老师与学生的关系就很简单了,那就是“朋友式”的、“家人式”的,可以很随和、很自由、很平等地相处,这样学生才会发自内心地尊重老师,并得到施展的机会与腾飞的能力。陈昆亭教授说,如果一个老师不能让学生“伟大”,那么这位老师就没有尽到应尽的责任,没有成为一个合格的老师。

 


关于我们 | 建议意见 | 网站声明 | 文件下载
版权所有:云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友情链接:
网站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