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威信积极融入“昆明-昭通-成渝经济区”走廊
来源:
访问量:4965
发布时间:2012-02-20

当前和今后,威信县要抓住建设《两强一堡》和实施《乌蒙山区区域发展与脱贫攻坚规划》等千载难逢的历史性战略机遇,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重新审视和全面认识县情,坚持以解放思想为动力,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创新发展思路,抓住关键环节,用好机遇,用活政策,抢占先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彰显出威信具有的《背靠云南、面向川南、融入成渝、联动黔西》的特殊区位优势作用,进一步扩大开放,深化区域经济合作,依托川南经济圈积极融入《昆明--昭通成渝经济区》走廊和长江经济带,聚集生产力要素资源,加快发展壮大县域经济,使建设《两强一堡》的成果不断体现在努力实现《富民强县》的目标成效上。为此,建议采取以下对策与措施。

一、积极融入成渝经济区的目的和历史意义

当今时代,任何一个地方的发展都不是关起门来定位和发展,区域合作和区域经济一体化已成趋势。在欠发达地区的区域合作中,谁抢先抓住机遇,谁就能抢占先机,形成率先发展的强势。这是一个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经济规律。

随着新形势下全国经济发展格局的深刻变化,重庆和成都在全国《经济版图》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更加凸现和辐射带动,要深刻认识成渝经济区的历史地位和作用,对于威信在新时期加快发展壮大县域经济具有重要意义。

在全国《经济版图》中,长江上游和大西南地区历来都是我国物产丰富、人杰地灵、战略位置极为重要的宝地,其辽阔的幅员、特有的山川地貌、富庶的经济资源、厚重的人文历史,成为我国重要的经济区域,同时也构成了祖国的战略腹地和维护国家安全的大西南屏障。地处这一重要经济区域的重庆和四川以及云南,在西南区域和全国经济发展格局中,历来有着显著的战略地位和作用。

尤其是重庆,它是长江上游和西南地区的重要城市。重庆是连接我国东中西经济区的战略枢纽。在中国梯度开发的区域构图上,重庆犹如自中西部内陆腹地沿长江经济带射向东南沿海发达地区一枚箭矢的《张力点》,其连接东中西经济板块的战略枢纽地位和承接东西、南传北递的重要区位功能十分显著。从中心区位的功能看,向东,重庆依托长江黄金水道、铁路和高速公路网络直接融入长江经济带,与《长三角》紧密联结;向南,依托渝黔、渝湘铁路和高速公路,形成与《珠三角》、《南贵昆》联动发展;向北,依托兰渝铁路和高速公路,形成与《陇海兰新》经济带衔接互动;向西,依托成渝快速通道和现代城市群,与四川结成《成渝经济区》,在国家《十二五》规划中提出打造成渝经济区,构筑中国经济发展的《第四极》。从东西部连接作用看,从东往西,重庆是西部开放开发的《桥头堡》,是承接国外和东部产业向西部转移的重要中转地,是带动和促进西部地区资源要素配置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功能性城市;从西往东,重庆是西部对外开放的前沿,是西南出海大通道的《咽喉》要地,是西部地区连接东中西部市场和国际市场的重要枢纽。依托重庆的战略枢纽作用,能够使我国东西南北各经济板块实现相互连接,尤其是推动东西部地区实现沟通互动,形成国内外市场的大衔接和经济的大融合。

特别是在全国区域经济格局中,重庆和成都既有西部大开发战略支点的重要地位,又有构成战略支点的有利条件,有力地辐射和带动西部地区的加快发展,从而促进东西部地区缩小差距,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实现西部大开发的重大突破。所以,国家针对重庆、成都两个重要城市的特殊市情,是我国基本国情的一个缩影,为搞好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探索科学发展的新路子,赋予了重庆和成都肩负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的重要使命,走出一条城乡统筹、全面协调可持续、又好又快发展的道路,率先在西部地区实现全面小康目标,将为全国特别是中西部地区推进科学发展提供新鲜经验,起到典型的示范作用。因此,我县要抓住成渝经济区在全国《经济版图》中的重要地位所产生出的辐射带动作用,提供发展的重要条件,积极融入成渝经济区,促进县域和区域经济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这就是积极探索县域经济发展规律和实现《富民强县》目标的目的所在,建立起内外联动、互利共赢、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

二、优劣势条件比较

(一)具有融入成渝经济区的优势条件。

威信属云南省昭通市,位于赤水河源头,地处四川盆地南缘向云贵高原北部抬升的过渡地带,与川南泸州市叙永县和宜宾市兴文、珙县、筠连等县接壤,与黔西毕节市隔赤水河相望,同本市彝良、镇雄两县相连,素有《鸡鸣三省》之称。

威信区位优势明显,目前距重庆直辖市359公里,距四川省会城市成都市和贵州省会城市贵阳市均在420公里左右,距川南城市群宜宾、自贡、泸州三市均在200公里以内。随着四川建设辐射西部、面向全国、融入世界的西部综合交通枢纽、经济发展高地和重庆西南地区综合交通枢纽的工程实施,如途经威信的成都至贵阳一级双线时速250公里的快速铁路、距威信县境水田乡较近的厦蓉和杭瑞高速公路、宜宾(长宁)到威信的高速公路以及途经泸州市的渝昆专线铁路和隆黄铁路等一批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工程项目的建设。到2015年,将形成威信到川南城市集群宜宾、自贡、泸州三市的《一个半小时经济圈》,到重庆、成都、贵阳等地的《二个小时交通圈》。特别是铁路运输是运载量大、费用低、气候变化影响小、安全系数高、环境污染小的运输方式,它能够带来巨大的商流、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西南地区综合交通枢纽的建设,形成现代化的立体交通网络,为威信积极融入成渝经济区提供了先决条件,是促进县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保障,又为扩大开放和深化经济合作奠定了基础。

且威信还具备实现县域经济跨越式发展的矿产、土地、水利、生物、旅游等资源条件支撑,如无烟煤地质储量占全省的13%以上,硫铁矿工业储量居全省第二位,碳酸钙地质储量达60多亿吨;森林覆盖率达36%以上,生物资源种类繁多,旅游资源类型齐全,丰度颇高,特色鲜明。

(二)劣势条件。

从昭通市来看,由于《不靠海、不沿边》。解放后,党中央、国务院从巩固国防和维护国家安全战略角度上考虑,修建了成昆铁路等,昭通作为出滇入川唯一通道的陆路优势逐步丧失,没有形成区域性交通枢纽中心,远离海洋,物流成本较高,难于深度参与国内外产业分工,始终处于全国和全球经济的边缘,处于云南省对外开放的末端。所以,长期以来,昭通市在全省和全国发展战略的布局、资金的投入、项目的部署、政策的倾斜被边缘化了,客观上造成了昭通的封闭、贫弱、落后。主要表现在:一是解放思想《慢半拍》,《云南人天生迟钝》的现象突出,机遇意识不强,反映在县域经济发展不足、发展不快、发展水平不高上。目前,在不少干部群众中仍然存在着《小农经济》、《小眼睛》、《小家子气》、《小富即安》、《小脚女人》的《五小》观念,且根深蒂固。山风渐疾,谷雾愈浓,封闭保守、画地为牢的观念日甚一日。仍然沿用传统计划经济体制模式,从上到下由政府确定县域经济发展规划和目标,未遵循县域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畏难情绪和《等、靠、要》依赖思想严重,难于走出《县级政府经济圈》、《干部经济》、《全能经济》的误区,以致难于准确把握国家宏观调控政策措施,增强发展的预测性、准确性,找准定位,善抓机遇,用活政策,掀起发展高潮,培育特色优势产业集群。

二是对外开放意识不强,对外开放程度低,扩大开放的合力尚未形成,如大交通建设观念滞后,对现代交通运输体系具有的基础性、决定性意义认识不足,只考虑纵向发展交通,不考虑深化区域合作,携手发展,大路宽广,形成四通八达的大交通网络,共建区域性交通枢纽和物流中心。

三是沿用计划经济的传统思维定势,立足资源搞开发,本地有什么资源就生产什么产品,这种围绕资源开发而形成的粗放型的经济发展方式,已经成为威信经济社会发展诸多矛盾中的主要症结。如在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上,采取《先上车、后买票》的办法,搞《有水快流》、《竭泽而渔》,已经对资源和人类生存环境造成了极大的破坏,造成了《矿主发财、政府埋单、百姓遭殃》的恶果。近年来,虽然煤炭行业提供的工业产值和上缴税费已经分别占到全县工业总产值和地方财政收入的90%和80%左右,除了卖原煤和初级产品外,几乎没有工业。没有充分认识到经济社会发展的程度与资源转化的增值水平成正比,如果一个地区总以原材料和初级产品输出支撑经济增长,可能会出现一时的经济繁荣,但同时会引发环境污染、生态恶化、社会矛盾增多等一系列经济问题和社会问题,今后随着资源枯竭,迟早要走向衰落。在矿产资源为求得一时的发展,而牺牲环境、破坏资源,即使经济一时上去了,今后也不能持久,还要付出更大的代价,这就是急功近利行为单纯地追求GDP增长而造成的必然恶果。若长期下去,威信的后发优势将无从体现,威信发展后来居上将化为泡影。

四是科技、经济人才匮乏、资金紧缺,加快发展后劲严重不足,缺乏支撑条件。

三、深化认识,找准市场定位

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和支撑力量,是统筹城乡发展的结合部,是实现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重要途径。县域经济强,则整个经济强,县域经济活,则整个经济活。发展壮大县域经济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全面推进小康社会建设、和谐社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必然要求。

当前,发展县域经济所处的时代特征及规律已经出现新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三个转型》:一是发展模式转型。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遵循市场经济规律,突破行政区域界限,形成若干带动力强、联系紧密的经济圈和经济带》。在《十一五》期间,我国首次把区域规划放在突出重要位置,这意味着把行政区划经济等同于区域经济的时代将要结束,经济空间格局在经历了30年地方政府主导型经济发展模式之之后,市场主导型的区域经济将迈出实质性步伐,真正开始从行政区经济迈向区域经济发展阶段。二是政府功能转型。建设服务型政府目标的提出,是对政府转型做出的重大决策和具体部署,意味着在改革开放初期在特定环境下形成的《政府替代市场》发挥资源配置作用的经济发展模式即将终结。三是发展方式转型。以往那种社会与自然不协调,经济与社会不和谐、自然与社会付出双重代价的《旧式现代性》发展模式已难以为继。坚持以人为本,促进经济、自然、社会相协调、相和谐的科学发展模式成为未来的必然选择。这就要求发展县域经济必须跳出《县域行政边界》,将县域经济与区域经济融会,从区域发展空间入手来谋划自身的发展战略。既要立足自身的现实基础和比较优势,找准市场定位,又要主动融入和参与区域内的产业分工与协作,在区域范围内获取、组织和配置资源,推动从传统经济向现代经济、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从封闭经济向开放经济转型。与川南经济圈相邻的威信,面临着融入川南经济圈合作与发展的重要机遇期,早在2008年5月初,四川省委、省政府提出为使川南成为四川经济新的增长点,要求推进跨区域合作与发展,除了政府推动,要特别重视发挥市场主体作用,推进川滇、川黔合作,尤其要在推进川渝合作上率先突破,取得经验。所以威信县域经济发展的市场定位是:立足云南,依托川南经济圈,积极融入成渝经济区和《昆明--昭通--成渝经济走廊》,优势互补,充分发挥矿产、能源、生物、旅游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加快发展壮大县域经济,形成特色产业集群,达到实现《富民兴县》目标。

四、抓住机遇,抢占先机,加快发展,率先突破

(一)如何融入《昆明--昭通--成渝经济区》走廊。

根据县域经济发展的规律,威信县如何融入《昆明--昭通--成渝经济区》走廊?主要是依托川南经济圈的优势作用,因为,川南内江、自贡、宜宾、泸州4市直线距离都不远,是四川省老工业地区,资源富集、交通条件好,具有区位优势,产业基础好、集中度高,教育和人才基础雄厚,各市与滇黔两省接壤市县在经济上联系密切、互补性强。近几年,4市经济增速均属四川省前列,富有活力。因此我县必须借助川南乃至成渝地区的交通、科技、人才、市场、产业等要素资源优势,坚定不移地实施《机制兴县、产业富县、素质强县》战略,把依托川南经济圈融入成渝经济区和长江经济带作为培育发展县域经济的重要途径,坚持改革开放,深化区域经济合作,主动地走出去,同黔西、川南地区沟通,形成共识,拿出诚意,创新机制,统筹规划,找准项目,推动同乌蒙山区和川南经济圈的合作与发展,这样,既能实现威信县域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又能实现乌蒙山区和川南经济圈成为区域经济新的增长点,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具体如何融入乌蒙山区和川南经济圈及成渝经济区的切入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联动推动区域经济发展规划,通过科学布局、分工协作,变产业同构化的弊为利,实现区域经济的规模效益,着力培育特色优势产业带和经济区。(2)联动推进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打通四面出县主干道,打通断头路,加快建设与成贵高速铁路、隆黄铁路云南段、宜宾(长宁)至威信高速公路相连接的现代化交通运输体系,积极配合建设途经威信的成贵快速铁路和隆黄铁路,形成《便捷、通畅、高效、安全》的立体交通网络,实现基础设施效能最大化和交通网络化。(3)联动搭建融资平台。(4)联动推进区域外招商引资,统一策划、包装、推介区域内特色优势产业招商引资项目,建立协商机制,变利益对立为利益共同体,形成共同优势,共同承接产业转移,实现资源要素的优化配置,取得区域合作发展的实质性突破。(5)联动制定以利益分享为核心的机制和政策。(6)联动推进区域内行政管理改革创新,探索出区域合作发展的新体制,突破体制机制障碍。

(二)依托川南经济圈融入成渝经济区和《昆明--昭通--成渝经济走廊》的辐射带动作用,突出发展壮大县域经济实力。

在推进县域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我县要认真把握《区域化》、《民营性》、《特色性》三大县域经济发展的规律,突出县域经济就是特色经济重点,走出《县级政府经济圈》、《干部经济》、《全能经济》三大误区,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利用特有条件特别是中央对《乌蒙山区特困地区区域发展与脱贫攻坚规划》实施的特殊政策来发展特色经济,利用优势资源来发展优势产业。主要是瞄准川渝市场,立足生态、气候、旅游、生物、矿产、能源资源优势,打好特色牌,推动山区农业综合开发,大力发展新型煤化工、建材、现代食品制造业和生态产业、旅游产业,在此基础上,形成《特色产业集群经济》。

1、依托成渝经济区,打造新型工业化强县。围绕川南化工、医药、现代食品制造等产业集群建设,通过加快建设煤电化建材循环经济产业园区、农副产品加工园区,整合要素资源,选准突破口,提高配套能力,积极承接大中城市及龙头骨干企业的产业扩散转移,引入新上一批技术含量高和附加值高、市场前景好的重点项目,促进产业集聚发展、产品结构优化升级,使之成为推动县域经济跨越式发展的新支点,着力提高县域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解决好城市化和城镇化建设中产业《空心化》的问题。

2、立足生态、气候、旅游等特色资源优势,立足对接成渝地区广大市场的需要,组织实施产业发展,让威信老百姓从建设成贵快速铁路、隆黄铁路和宜宾(长宁)至威信、泸州(叙永)至威信高速公路以及扎西至遵义红色旅游公路中获得丰厚收益,力争在《十二五》期间,将威信建成为川渝地区的《休憩后花园》和《菜篮子》基地之一。

(1)围绕川渝地区《看什么?》的问题,依托成渝经济区,发展文化旅游产业为主的现代服务业。

旅游产业是现代经济发展和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要把旅游作为经济增长的主导产业来培育发展,重旅游、抓旅游、兴旅游,加快旅游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采取党政全力推动、部门密切配合,社会整体联动的方式,通过走市场化、特色化、专业化的路子,按照《抓基础、拓市场、树特色、创品牌》的发展思路,坚持挖掘红色文化和生态旅游及民族风情旅游资源优势、建设扎西会议纪念馆群、发展生态旅游三步模式,以县城为中心,以观斗山、主干道公路沿线、天星和民族村寨、溶洞为载体,围绕《吃、住、行、游、购、娱乐》六大要素全面夯实基础,在旅游精品线路建设、宣传推介、标准化建设、景区管理体制改革、旅游与文化相结合等方面取得突破,形成在国内外有一定影响力的威信《红色圣地·绿色家园·清凉世界》旅游品牌。

要着重抓住川渝地区夏季持续高温酷暑,广大工薪阶层大都选择到毗邻滇黔等地避暑、消夏的旅游需求旺盛机遇,充分利用威信自然生态条件优越、气候好,全年雨量充沛,春秋暖和,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县城扎西年平均气温13.3℃,最冷月(一月)均气温为3.2℃,最热月(七月)均气温为22.7℃,不仅大大低于重庆、武汉等全国三大火炉气温28.7℃,甚至比承德、大连、青岛、哈尔滨等避暑胜地夏季气温还偏低1~2℃以上。7月份的晚上至早上,平均气温17~19℃,这是人体感受到最舒适的温度。清晨,空气格外清新,负氧离子含量每立方厘米为13万个以上,空气质量优于国家标准,是《天然大氧吧、凉爽大空调》,另外,夏季平均每天日照时间只有4~5个小时,而且云多雨多,正午的阳光,迎面吹来的是阵阵凉风,且太阳辐射及紫外线辐射明显比《春城》昆明低,连昆明人也不得不羡慕夏季过后威信人较为白净的皮肤。因此要按照《春赏花、夏避暑、秋品果、冬休闲》的思路,着力打造《四季生态休闲游》,形成集农业产业示范、田园风光展示、旅游休闲观光、农村生活体验、特色民俗接待为一体的多功能精品农业观光线路,把威信建设成为在云南省乃至成渝经济区有影响力的农业观光园,川渝地区的《避暑山庄》,来威信消夏避暑成为川渝人的时尚选择。

且还要着力做好观斗山、天星、大雪山、天台山、两合岩、后山、小三峡等景区景点的《二次开发》,进一步改善景区景点路、水、厕等基础条件,完善景区景点功能,以兴建扎西历史文化街区(或红军街)、民族文化工程、旅游宾馆、娱乐城、民族药浴城等为载体,进一步加快县城游客服务中心等旅游硬件设施建设,努力提高接待能力和旅游入住率,进一步加大对《农家乐》和旅游商品开发扶持力度,大力发展乡村旅馆和旅游商品,提高旅游收入。高起点、高标准地抓好水田湾子、河底,扎西墨黑、田坝、双河等重点民族文化旅游村寨的规划和建设。突出旅游核心竞争力在文化,文化是威信未来竞争的重要资本,脱离了文化威信就失去了魂,要深挖文化内涵,突出文化品味,树立文化品牌,到2015年,把威信建成川渝地区观光、旅游、度假、避暑、消夏的《休憩后花园》,融入滇川渝黔文化生态旅游经济圈,进一步提升威信文化旅游产业在国内外旅游市场上的影响力和综合竞争力,成为县域经济发展中新的增长点,发展旅游促进就业,达到实现《一业兴、百业旺》的目的,彰显出云南新兴的重要红色旅游景区的独特魅力:威信是当年党中央率领中央红军长征途中召开举世闻名的《扎西会议》和播下革命火种的地方,留下了红军的足迹、红军的故事,红色文化丰厚,是享受红色文化精神大餐,接受革命传统教育的好地方,游客来了可以《洗脑》;威信自然生态条件优越,全年雨量充沛、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紫外线强度低,空气中富氧离子含量高,是天然大氧吧、凉爽大空调,游客到威信可以《洗肺》;威信地处享誉中外的《美酒河(赤水河)》源头,盛产美酒,各种特色美食荟萃,游客来了可以《洗胃》;还有众多的自然景观和丰厚民族文化,多姿多彩,体验民族风情。造就云南文化旅游新名片--《神奇秀美凉爽宜人的多彩威信》。

(2)围绕川渝地区《要什么?》的问题,依托川渝,推动山区农业综合开发,依靠科技,立足发挥威信的果蔬、土鸡、生猪、油菜籽、竹材、蚕桑、特色小杂粮、食用菌、中药材、核桃、洋姜、天蚕、香料、木怀(石蚌)、冷水鱼等优势产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快培育发展生物资源开发创新产业,以产业支撑工程打造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破解《三农》难题。

我县要用新理念新思路新机制推进建设农业现代化,特别要关注市场需求,关注和掌握《菜篮子》工程中的经济学。因为一个小小的菜篮子,实质上是由多个单一的农产品生产和交易市场按农产品生产、加工、物流、销售等专业化链条联通组合而成的综合复杂的市场体系。在国外,菜价往往高于肉价。菜篮子的市场体系范围已远远超出地理区域范围,本地菜篮子与外地菜篮子相互影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取长补短,互通有无。

近年来随着城市的扩张、污染的加重,沿海地区优质基地蔬菜大大缩水,蔬菜很难过检测关,且每年4~10月,台风频袭沿海地区,加之气温较高,制约了蔬菜生长,只能春冬种菜。目前,承接沿海蔬菜出口基地,发展前景看好。蔬菜生产难于实现机械化生产,又属劳动密集型产业,劳动力成本占种植成本的一半以上。目前山区农村劳动力每日工资20~30元,比沿海地区便宜50%左右,仅种植成本就比深圳低三成左右。从川南内江、自贡、宜宾、泸州4个城市集群看,都地处四川盆地内,平均海拔在500~600米之间,夏季最热月(七月)均气温超过28℃,气温较高制约了蔬菜生产,夏秋季节交替时,需从外地调入大批量批季蔬菜,供应近3000万人的日常生活消费。

农业生产有其自身的客观规律,威信海拔在480~1902米之间,四季温和,山地、丘陵、峡谷交错分布,河网密集,具有天然隔离条件好,且自然生态条件优越,蔬菜病虫害轻、《三废》污染程度低等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特别适合发展夏秋反季蔬菜和无公害蔬菜。这是威信菜篮子市场的比较优势,是农业生产分工专业化的发展基础,市场的发展要牢牢地立足于这个农业生产的比较优势,同时,要结合旅游产业发展的需要,大力发展农特产品和绿色食品。因此,必须加强开放合作,突出特色,扬长避短,优势互补,建立起完善的农业区域专业分工体系,着力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按照比较优势原则科学布局农业生产,通过农作物的投入产出效果比较,不断进行多层次的结构调整优化,逐步确定威信的农业产业优势,进而建立专业化的优质特色农产品基地。积极扶持区域特色效益农业发展,采取《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培育和发展各具特色的农业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突出精深加工,延长产业链,做出特色,叫响品牌,取得效益,对特色产品进行产业化开发,促进生产上规模、加工上档次、质量上水平、效益上台阶,形成一批农产品优质品牌。

具体是认真抓好四大优势特色农产品基地建设,一是以县城为中心、公路主干道、扎西、麟凤、水田等沿河乡镇和高寒山区的无公害蔬菜和夏秋反季蔬菜基地;二是以洋姜、笋用竹、木本油料、小杂粮、中药材等为主的绿色食品原料基地;三是以《东魁》杨梅、刺梨、猕猴桃、核桃等特色水果基地;四是以土鸡、生猪、肉兔、黄牛为主的畜牧养殖基地建设。加大资金和技术投入,优化种养业规模,大力发展草地畜牧业和农畜产品加工。重点是以扎西、双河、罗布、麟凤、长安、高田、旧城、水田等8个乡(镇)为重点,扩大土鸡、生猪、兔、黄牛等畜禽的户均饲养规模,提高出栏率,做大做强土鸡、生猪产业,瞄准市场需求,大力生产白条香猪,深度研发腊制产品和肉制产品,形成产业链条。同时以高田、罗布、扎西、麟凤、庙沟等矿区和石漠化区域为主,积极发展以种植洋姜、中药材、特色水果等为主的生态农业,并延伸产品链,开发生产洋姜粉、膨化脆片等系列产品,探索矿区生态治理,发展生态农业、生态旅游业和产业致富的新途径,争取把威信打造成全国最大的洋姜生产加工基地。力争到2015年,达到种植:(1)夏秋反季蔬菜基地3万亩;(2)优质无公害蔬菜1万亩;(3)竹类20万亩;(4)木本油料(核桃)林20万亩;(5)洋姜10万亩;(6)特色水果3万亩;(7)蚕桑3万亩;(8)中药材3万亩;(9)特色小杂粮3万亩;(10)红粮1万亩。年出栏:(1)土鸡200万只;(2)商品猪50万头,其中商品香猪25万头;(3)肉兔20万只;(4)黄牛1万头。同时还要突出抓好农副产品加工业园区建设,变农特产品加工业为现代食品制造业,发展块状经济,增强其对农村经济的辐射带动作用和对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吸纳能力。且还要切实加强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建立完善各类中介服务组织,发挥桥梁纽带作用,为小生产走向大市场搭建平台。

五、建立健全抓落实的工作机制

抓落实至关重要。鉴于突破行政区域界限,推进统筹协调发展区域经济是一项全新的和复杂的政治经济工程,任务十分艰巨,涉及面积大,专业性很强,压力和希望也很大,它是实现县域经济跨越式发展的重要途径。因此,必须建立健全抓落实工作机制。

(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抓住建设《两强一堡》目标和实施《乌蒙山区特困地区区域发展与脱贫攻坚规划》及《昆明--昭通-成渝经济走廊》等发展机遇,积极深化区域经济合作,实施全面带动开放战略,下大力气改善和优化投资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以丰富的资源、优势的项目为载体,主动融入积极对接《昆明--昭通---成渝经济走廊》,全方位、多角度的接受成渝经济区的辐射和带动。

(二)必须建立和完善统一对外、高效运转的区域合作与发展机构,以便更好地行使统筹、发展、协调、服务等职能。

(三)加强队伍建设,需要建立一支具有扎实理论水平和专业知识、熟悉市场经济、工作经验丰富、高度敬业、勤奋踏实、懂经营、能公关、会谈判、善协调的招商引资人才专业队伍。

(四)建立区域经济合作发展协调机制,即经济协调会。

关于我们 | 建议意见 | 网站声明 | 文件下载
版权所有:云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友情链接:
网站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