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滇中引水与滇中城市群建设
来源:
访问量:3900
发布时间:2012-04-27

胡桐元

 

摘要:昆明在全国的地位急剧下降。原因是:第一、缺水;第二、滇池污染。中央把滇中引水列入《12.5》规划,是久旱逢甘霖的一大幸事。它关系到滇中城市群的可持续发展,关系到滇中缺水的根本解决,关系到云南与全国能否同步实现小康的战略全局。1.滇池的演化历史:建国前的昆明与滇池;建国后的昆明与滇池、仇和时代的昆明与滇池;2. 云南水情;3. 方案选择。奔子兰方案具有经济合理、技术可行、效益可观、生态可容的特点。建议省政府抓住机遇、举全省之力,力争10年内建成滇中引水工程,造福云南全省人民。

关键词:滇池治理 滇中引水

 

自进入新世纪以来,云南每年有发展,有进步。但横向比较我们落后了。在全国的排位由2000年的18位降到现在的24位,人均经济全国倒数第三,根据国家扶贫办公布的数据,新定1500元以下的贫困人口还占总人口41%,约1870万人,全国第一。昆明市在全国地级市的排位也由90年代的14位降到现在的56位。原因固然很多,但根本原因是水的制约。第一,缺水。昆明人均拥有水已降到270㎥,缺水程度超过京、津、唐;第二,水污染。6大水系,滇中9大湖泊都不同程度地被污染了,滇池的资源性功能已全部丧失,成了五类劣等。最近中央召开的《两会》传出了振奋人心的好消息。滇中引水已被列入《12.5》规划,这是久旱逢甘霖的一大幸事。滇中引水不仅关系到滇池污染的根治,也关系到滇中城市群的可持续发展,关系到滇中缺水的根本解决,关系到云南与全国能否缩小差距同步建设小康的战略全局。

一、滇池演化的历史

1、80年前斯诺笔下的昆明与滇池。《这座城市是许多道路的会合点。它是一条铁路的终点。它既是东西方最后的接触点,又是中西方最早的接触点。它既是通向古老亚洲的大门,又是通向中国荒芜边疆的大门。》《住在这里的外国人为数不少,有英国人,法国人,美国人,天晓得为什么还有希腊人。……这里的气候非常好。》《永远不觉炎热的阳光,不很远的地方,地平线上矗立着一片青山,山下面是一个狭长的,清洁而浩渺的大湖,湖水像少女的眼睛一样晶莹》。《在云南府的日子过得还是蛮舒心的》。摘自《南行漫记》在斯诺的笔下昆明是一座开放、具有很高幸福感的宜居城市,滇池是一个美丽、结净、亮丽的湖泊。

2、建国后的昆明与滇池。昆明是中外知名的《春城》,旅游胜地,滇池是高原明珠。建国后周总理一再嘱托,要保护好高原明珠。我们辜负了总理的嘱托,文革期间搞《围海造田》,进入新世纪,又搞《围湖造城》,导致滇池治理雪上加霜。《老昆明》这本书中描述了滇池变化的历程:《50年代淘米洗菜,60年代捉鱼摸虾,70年代鱼虾绝种,80年代乱洗马桶,90年代臭如粪桶》。

3、仇和时代的昆明与滇池。2009年5月13日昆明市委书记仇和给省市老同志作现代新昆明建设情况汇报时说:《上世纪90年代昆明一直稳居286个地级市前14位,27个省会城市前8位,但由于多种原因到2007年根据中国社科院的排位,昆明处在53位,根据《福布斯》杂志的综合测评,2007年下降到84位》。同时滇池虽然花了百多亿的投资进行治理,但一直处于五类劣等。为什么昆明地位出现如此反常的剧烈下降,与围湖造城,与滇池污染有无直接关系,仇和用《由于多种原因来概括》。由于环境竞争力和产业竞争力的双重下降,昆明实力的下降自然属于情理之中的事了。仇和书记来后,针对滇池严重污染的现状,采取了一系列的强制措施,人称仇和新政。提出《治湖先治水,治水先治河,治河先治人,治人先治官》。并实行河长问责制,经过两年的努力,目前已初见成效。今年2月市政协组织我们游滇池,水质虽仍属五类,但已无臭味了,透明度也有改善。但治理滇池污染仍任重道远。据报导滇池正在准备申遗,我个人意见是:待滇池水质好转了再申报。当前正在实施的牛栏江调水和清水海调水只能叫权宜之计,要根治滇池污染,必须实施滇中引水工程,才能保证有足够的外来水源置换,实现流水不腐的目标。中央把滇中引水列入全国《12.5》规划,当然令人欢心鼓舞。它不仅是滇池治理的重大举措,同时也是滇中以至云南全省可持续发展的可靠保障。

二、云南水情。

云南有6大水系,拥有水总量2200亿㎥,人均5000㎥,是全国平均水平的2倍,但山高谷深,4000多万人只能望水兴叹,在金沙江上游实施引水工程,可以从根本上解决滇中严重缺水现状。调34亿㎥水,约占径流量的8-9%,便可成倍提高滇中地区的农业生产力和工业承载力,并有效补充滇池外来水源不足,加速水体置换周期,为治理滇池污染提供丰富的水源支撑,它是云南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生命线工程。如果说科学技术是云南可持续发展的前哨尖兵,那么滇中引水便是云南可持续发展的坚强后盾。滇中城市群能否名符其实,云南能否与全国缩小差距,同步实现小康,关键就在此一举。

滇中引水惠及丽江、大理、楚雄、昆明、玉溪及红河6州市30个县区,国土面积占全省1/4,人口占全省2/5,生产总值占全省2/3,工业占全省4/5,财政占全省3/5,,是滇中城市群的核心区,然而水资源仅相当全国平均水平的8.5%,每年由于干旱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上千亿元。缺水程度高于京、津、唐地区,目前年缺水20亿㎥,到2030年缺水将达60亿㎥。滇中引水工程完成后,缺水状况将根本改善。工业产值每年可增加6000亿元以上,粮食产量亦可稳定增长。全省经济社会才会真正实现与全国同步,同时也为滇中城市群资源共享,风险共担,提供第一要素支撑。并通过统筹交通通讯,统筹社会保障和统筹城乡发展等手段,明确产业分工,优化空间布局,发挥比较优势,把过分集中于昆明一地的产业向周边的曲靖、玉溪、楚雄转移,做到各得其所,错位发展。把滇中城市群建成我国最大的烟草生产加工基地;最具特色的生物产业基地;举足轻重的装备制造业和冶金重化工基地以及我国西南面向东南亚南亚开放的门户、窗口和交通枢纽。与以大理为中心的滇西经济圈。以个、开、蒙为中心的滇南经济区形成三足鼎立互为条件的中南半岛北部的新兴经济圈层。滇东北的昭通市则可与四川宜宾市形成跨省区的金沙江下游以水能为主的经济带。滇池水景也可重现昔日光彩。昆明及周边地区由于生态环境的改善,有条件建成世界级的旅游度假胜地。

1、方案选择。经过多方案比较,现选定德钦奔子栏引水方案,平均年调水量34.2亿㎥,由于本方案海拔高于滇中,可以实现全线自流运行,静态投资667亿,单方调水成本约20元,供水成本约1.5元,输水干道总长887km。   

2、调水方案综合评价:经济合理,技术可行,效益可观,环境可容。

3、经济合理:总投资600多亿,加上支线水渠动态投资1000亿左右,工程周期按10年计,每年投资约80-100亿元,相当云南目前年投资规模5000多亿的15%左右。资金来源,建议中央补贴1/3,云南自筹1/3,贷款和发行债券1/3。投产后每年可增加的净效益500亿元以上,两三年即可收回全部投资。

4、技术可行:云南拥有在高原修铁路和打隧道的先进技术,10年内完全有能力打通300km的进山隧道,10年完成全部工程是留有余地的。成昆铁路总长1100公里,桥隧400公里,全部工程历时12年。(1976.7.1 通车)                                                                                                                                                            

5、效益可观:这是云南的重大基础项目,不仅具有巨大的经济效益,而且具有改善生活质量的公共效益、生态效益和景观效益。

6、生态可容:引水量仅占流域径流量9%左右,不会影响流域生态环境,也不会影响下游的用水和电站建设。

综上所述,滇中引水方案是可行的,它是一项造福云南人民惠及子孙后代的富民强省工程。当前云南河流断流,水库干涸,数百万人饮水困难,形势严峻。建议省政府把滇中引水作为当前工作重中之重,举全省之力,诚请中央尽快批准早日开工建设,付诸实施,以解云南长期缺水这一燃眉之急。

 

作者简介:胡桐元,原省经济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关于我们 | 建议意见 | 网站声明 | 文件下载
版权所有:云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友情链接:
网站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