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张志远 :茶马古道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作用探析
来源:
访问量:377
发布时间:2024-03-25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是茶的故乡。茶叶深深融入中国人生活,成为传承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从古代丝绸之路、茶马古道、茶船古道,到今天丝绸之路经济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茶穿越历史、跨越国界,深受世界各国人民喜爱。”茶马古道历史上是一条以马骡运输茶、盐、药等重要的生活必需品,连接着川、滇、藏、南亚、西亚、中亚、东南亚的重要的贸易通道、文化通道、交往通道,不仅加快了沿线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而且也有助于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形成。

茶马古道的由来、发展和演变

云南独特的地形、立体性气候不仅为各民族生产生活提供良好的自然环境,而且也为普洱茶种植生产提供了先决条件。云南少数民族布朗族(源自濮人)等是最早种植茶叶的民族之一,距今已有上千年历史。

我国历史上民族以生产方式大致分为游牧民族和农耕民族,游牧民族和农耕民族饮食结构存在差异。由于生活环境、自然条件等因素的影响,奶制品、肉制品在游牧民族饮食结构中占比较高,游牧民族体内缺乏维生素,长期食用肉制品、奶制品容易产生油腻。云南滇南片区生产的普洱茶对游牧民族饮食中去油腻的具有良好功效。藏族谚语:宁可三日无食,不可一日无茶。农耕民族种植茶叶成为游牧民族日常的必需品。茶马古道成为联结游牧民族与农耕民族互通有无的贸易通道。

茶马古道始于唐代,唐代实行和亲政策,文成公主、金城公主进藏,把茶叶带到今天西藏,唐朝与吐蕃等以茶易马。茶马古道发展于宋元,宋元时期的“茶马互市”,茶叶与马匹在农耕民族与游牧民族之间互通有无、各取所需。茶马古道盛于明清,清雍正七年(公元1729年),清政府设普洱府,辖区为今天的普洱市、西双版纳和临沧部分地区,这些地方生产的茶被称为普洱茶,普洱茶一度成为清政府贡茶,普洱茶成为历代中央政府联结地方的重要媒介和纽带。茶马古道滇藏古道的源头是今天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腊县易武镇,易武是西双版纳古六大茶山之一,建有古六大茶山博物馆,被誉为“中国贡茶第一镇”。明清时期茶马古道上主要运送物品有茶、盐、药、布匹和日用器皿等,见证了茶马古道的繁盛。茶马古道一直延续到民国时期,全面抗战时期,滇缅公路被迫中断,茶马古道成为中国战区战时物资补给的重要通道,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重要贡献。

目前,云南普洱茶种植覆盖范围广,普洱茶产业已成为云南主要经济产业,种茶、制茶、运茶、品茶成为云南各民族生产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茶马古道不仅加快推进普洱茶产业发展,而且增进各民族之间交往交流交融,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有力支撑。

茶马古道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茶马古道主要线路滇藏线、川藏线、川青藏线等,从云南出境几乎辐射整个中南半岛及南洋诸国的国际大通道。茶马古道沿途的汉、傣、哈尼、布朗、白、回、彝、纳西、藏等二十多个民族参与马帮运输,是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生动诠释,也体现了各民族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实现了各民族交流交往互利共赢。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中国各民族在不断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进程中,在历史、心理、社会、制度、政治、文化等层面取得一致性或共识性的集体身份认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国家统一之基、民族团结之本、精神力量之魂。2013年,茶马古道被国务院列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被誉为“马蹄踏出的辉煌”,是各民族共同的历史记忆和精神家园。茶马古道的历史也是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也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形成的历史。茶马古道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形成主要表现为:

共同的目标:“互利式”建设家园。茶马古道是各民族之间追求美好生活的大通道。一是茶马古道承载各族群众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茶为国饮,茶有大益。在传统社会,茶马古道把茶叶、食盐、药品和器皿等在不同区域、不同民族之间互通有无,不仅丰富了各民族物质文化生活,而且也满足了各民族多样化的生活需求。茶马古道承载了各民族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二是茶马古道记录了各民族用勤劳勇敢创造美好生活的生动实践。茶叶输藏曾是历代中央政府的一项重大国策。历代中央政府稳定的茶叶扶持政策给茶马古道提供良好政策支持。稳定的市场需求和稳定的利益回报不仅塑造了各民族勤劳勇敢、勇于创新、攻坚克难精神品质,而且激发参与到茶马古道运输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建设家园创造美好生活,也为茶马古道的发展兴盛提供不竭的动力。

共同的经济生活:“互嵌式”发展经济。茶马古道是各民族之间互通有无的贸易大通道。一是民族之间互通生活必需品。茶马古道沿线生活着汉、傣、哈尼、布朗、白、回、彝、纳西、藏等二十多个民族。茶马古道把农耕民族和游牧民族联结在一起,货品有茶、盐、药、布匹和日用器皿等,茶叶换马匹、茶叶换药品、茶叶换食盐等,各民族互通有无、各取所需,丰富了彼此之间的生活。二是民族之间互惠互利。茶马古道把茶叶、食盐、药品等必需品通过马帮跨区域、跨民族流动实现了各民族经济上相互依存,实现互惠互利,各民族通过你来我往的共同经济活动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形成提供了经济基础。

共同的文化形态:“互学式”发展文化。茶马古道是各民族之间相互学习的文化交流大通道。一是荟萃多元文化形态。茶马古道沿线荟萃了中原文化、藏族传统文化、贝叶文化、火文化、东巴文化等多种文化形态,实现多元文化和谐共生。茶马古道沿途各民族传统村落、集镇、寺庙、村舍民居独具一格,各民族风俗习惯、语言、节日等异彩纷呈,各民族茶叶种植、手工技艺等各具特色,使茶马古道成为迄今文化原生形态留存最好、最多姿多彩的一条民族文化走廊。二是形成茶马古道精神。茶马古道加快了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之间相互了解、相互尊重、相互包容、相互欣赏、相互学习、相互帮助的进程。各民族在茶马古道上共同书写了茶马古道精神(马帮精神),以“思想解放,敢于争先,民族团结,风雨同舟,艰苦奋斗,建设家园”为核心要义,各民族共同吃苦耐劳、遵守承诺、相互帮助、共同发展。目前,茶马古道精神不再局限于单一民族,而是各民族共同的历史记忆,成为各民族共同的精神财富和精神家园。

共同的命运:“互依式”共同奋斗。茶马古道是各民族之间命运与共的大通道。一是茶马古道上各民族风雨同舟、命运与共的共同体。 茶马古道沿途高山林立、河谷纵横,气候复杂多变,自然环境险峻复杂,被称为是世界上海拔最高、路途最险、线路最长的商贸通道。马帮每次行走在茶马古道上都面临来自自然界的沿途各种风险,需翻山越岭、历经千山万水、千难万险,马帮成员不仅需要坚定的意志、攻坚克难的品质,而且还需精诚协作、风雨同舟才能安全到达目的地。二是茶马古道上各民族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共同体意识。在漫长的茶马古道中,马帮通过交往交流交融形成“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相互离不开”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你离不开我、我离不开你”的“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识。

目前,云南水陆空铁基础交通设施日趋完善,普洱茶运输方式也日趋多元,公路运输、铁路运输、水路运输和航空运输,航空运茶也被称为“空中茶马古道”。茶马古道上马帮运普洱茶的身影已渐行渐远、消逝在历史的时空里,茶马古道沿线的古镇、古村落、古文化遗址也没有往日喧嚣。尽管如此,今天云南多民族和衷共济、和睦相处、和谐发展良好局面最终形成,与历史上茶马古道加快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铸牢各民族“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密不可分,茶马古道依旧承载着各民族共同的历史记忆、文化记忆。茶马古道在推动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云南全面建设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云南实践中发挥的作用不容忽视。

作者系云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教授本文系2023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智库项目《云南跨境民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理论逻辑与实现路径研究》(项目编号:ZK2023YB03)阶段性成果

来源:社会主义论坛2024年第2期。

 


关于我们 | 建议意见 | 网站声明 | 文件下载
版权所有:云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友情链接:
网站二维码